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再添一颗璀璨明珠。自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从2010年针对世界遗产领域茶主题“空白”,国家文物局首倡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到2012年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再到2021年1月,国务院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22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了“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案例”。面向未来,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灵秀的皖南古村落,别致的苏州园林,悠久的良渚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在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瑰宝,愈发光彩夺目。从传承一项技艺到普及一种素养,从保护一栋楼到建设一座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谋划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世界遗产国际合作领域获得新进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这个中国故事里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和一脉相承的生态智慧,也蕴含着世界遗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当昆曲、古琴、篆刻等等中国文化“代表作”一次次惊艳世界,当文化线路、工业遗产等新遗产类型带来新的中国震撼,活起来、潮起来、燃起来的文明之光,点燃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自信与骄傲。

  也应看到,此次申遗成功不仅是对遗产地多元价值的重新认知、传承延续与再创新,也是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迫切需要,这于景迈山、于中国乃至全球茶界而言,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景迈山古茶林就是古茶树天然基因库和茶文化资源宝库,它提供了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人工驯化与传播以及厘清茶树物种起源与早期驯化栽培之间关系的真实而强有力的证据。我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结论从中国的57项遗产遗址得到验证。景迈山古茶林是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尊重自然的朴素生态伦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是实证中国茶文化悠久历史的特有文化景观。景迈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景观格局彰显了土地垂直利用的生态文明智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跨界的学术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立生态高效茶业,有利于宣传中国是世界茶源。

  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此次申遗成功,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和普洱的知名度、美誉度,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种茶制茶饮茶领域的发源地地位、茶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将有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杨璇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