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广播纪录片 > 记者手记 > 上游报道组

央广网

记者手记:有你们守卫长江源

2016-04-06 10:2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玉树4月6日消息(记者张佳琪)将近一周的长江源采访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开始了。虽然这场雪给我们本就艰辛的路程增加了更多的困难,但对当地牧民来说,却是久旱逢甘霖,干旱许久的青藏高原牧区因此得到了充足的水分补给。这也为我们的采访行程增加了一份浪漫和幸运。

  这次的青海行,对我而言,与其说是采访,毋宁说更像是一场艰苦的修行。一般人对青藏高原的理解通常是壮阔的蓝天白云,连绵的雪山,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奔驰的牦牛、野马,热情奔放的藏族牧民载歌载舞……却不知在这绝美的画面背后,采访小组的成员更多经历的是——“张大嘴巴喘气,晃晃悠悠走路”。高海拔带来的缺氧,高原的严寒气候,难以适应的饮食都成为无法避免的挑战,也因之使我们收获的快乐格外宝贵。

  自由驰骋的藏羚羊,群体围猎牦牛的野狼……深入到无人区腹地的我们在十余天的采访中,经历了很多对大多数人而言一生都鲜见的珍贵画面,但最让我动心、动情的是那些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人们。他们是,从盗猎者变成了保卫者的刀勒才仁老人,还有在寂寞中坚守的长江水文监测员……他们的故事让我感悟到,要理解长江源的美丽,不仅仅是领略其大美的风景,更要读懂这里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生活就会越幸福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找“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第一站是从青海玉树到索加乡。历经了六个多小时的沙石路和山路,我们才到达采访的第一站——牧民刀勒才仁家。

  老人生活在一栋低矮的土房子里。三五家人,几只藏獒,周围再无邻里,好像一座海洋中的孤岛,使得整座山都成了他家的庭院。当我正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呼吸着走进老人家,他已起身迎接我们了。老人古铜色的脸上皱纹密布,仿佛每一条皱纹里仿佛都写满了沧桑。

  “别看我现在是个保护自然的人,原来啊,我是个盗猎者呢......” ,刀勒才仁说道到。

  老人曾经是位猎手,作为当地的领导,他肩负着组织村民一起打猎的任务。老人的话语中是满满的无奈。当地人本来忌讳捕食野牛、野马,但圈养的牛羊不够补贴家用,为了填饱肚子、养活一家老小,也只能铤而走险走上盗猎这条路。而利益的驱动又催生出更多的盗猎者,枪和子弹毁灭了高原上那些自由精灵的家,更直接导致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作为猎手的前半生,刀勒才仁无奈的同时也深感自己作孽太多,心灵不得安宁,内心深处最朴素的东西——对这片土地的爱也渐渐苏醒。

  随着国家禁猎政策公布,包产到户制度诞生,保护长江源生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家的新政策让老人得以圈养更多牛羊供给家庭。“再也不用捕猎了”,言语间,老人的兴奋溢于言表。在以后的日子里,保护生态环境成了老人最乐意做的事,这不仅仅是保护动物,同时也是在保护家园,并完成自我的救赎。在刀勒才仁老人的心里,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与过上好日子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老人如是说,“国家发展以后,生活条件好了,野生动物也被保护起来了,这样一来,生态和环境就好起来了。 你看,人们越幸福、日子过得越好,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意识就越来越强,而这种意识越强,人们的日子也会越幸福。”简单的因果逻辑折射出老人深信的生命观,也使我们每个人都开始享受这次采访。

  “在我们藏区,99%的老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言语中刀勒才仁老人不断诠释着藏族人信念的力量,然而因为时间有限,老人很多出生入死的经历来不及讲给我们听,但说到动情处,老人眼中仍然会闪烁出光芒……

  “坚守”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此次行程最后4小时的沙石路更为艰辛,因为它指向离天空更近的地方——沱沱河,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长江的正源。冰川融水、群峰融雪汇聚成了格拉丹东雪山的涓涓细流,至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水文站已经是274米宽的滔滔大河,随后它又穿越山谷,走向平原,流经万里。

  我们到达水文站时,已是穿越无人区的第二天傍晚,这里空气稀薄、气候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沱沱河水文监测站的工人们早已在热情地等候我们。

  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水文监测站,我们见到了在这个岗位上奋斗了十多年的技术工人刘希凯。和大多数三十出头的男人不同的是,他没有陪伴在妻子和女儿身边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选择了背井离乡,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这条大江。2010年温泉水库抗洪救灾的战场上,玉树地震的救援队伍里也出现过他的身影,他和这条长河有着同样坚韧的性格——每年要在这里坚守六个月,每天从沱沱河桥送下取水器,打上样水,监测、记录河水的水位、流量、泥沙、蒸发、冰情等珍贵的水文数据,周而复始,以确保每天的数据被妥善地收集和保存。

  “这里最艰难的就是空虚和寂寞”,刘希凯说,“曾经的水文监测站,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居住环境也特别简陋”。说到这里,他爽朗一笑将艰苦一带而过。谈到“坚守”这个话题,刘希凯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夸夸其谈,在他看来,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在做自己份内的事。

  2006年,青海省为了促进水文事业的发展,加大了投资力度。曾经破烂不堪的水文站房屋,严重老化的测验设施焕然一新。水文站的面积扩大了,还增加了新的煤房,新的围墙,更多的硬件设备和生活设施也得到改善。刘希凯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自己的女儿、妻子以及家人通电话,聊微信。这样的改变对他来说就如同雪中送炭,而新的桥测车等测量设备也让刘希凯的工作更高效。在我们称呼他为“刘工程师”时,这个西北汉子开心地羞红了脸。

  离开沱沱河,也结束了此次采访。

  这次长江源之行,听了太多的故事,有趣的、心酸的、感人的……长江源头牧区守护人刀勒才仁的传奇人生、长江源头第一水文站技术工人刘希凯的平凡生活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热爱自然的朴素的心。当然,思考之余更多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行动”。我想,只要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行动起来,成为保护者、行动派,长江源头就一定能水常清,树常绿。

编辑:朱琪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青海;长江源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如何让长江经济带产生“黄金效益”?

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2016-09-13 11:46:00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2016-09-12 07:00:00

长江经济带旅游共享推广会在四川广安召开

8月11日下午,作为2016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活动的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江经济带旅游共享推广会在广安召开。

2016-08-11 18:5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