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山绿水间”报道之四:古堰如诗·江山如画
2015-08-11 16:09:00 来源:央广网
古堰画乡码头
2008年,汪衍君带着这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参加首届全国村歌大赛,从几千首村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村歌十大金曲奖”,有着500多年制作历史的大陈面也红了起来,火了起来,大陈面产量从300吨猛增到现在的5000吨,产值达3千多万元。汪衍君带领村民建起了标准化厂房,解决了村里100多名劳动力。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现在11000元。大陈村村民汪仙娟笑着说,没想到唱歌还能唱出好生活:
“以前没办面厂的时候,专门在外面打打麻将,凑凑日子,过过日子,现在有这种面厂办好之后,打麻将的人少掉了,增加效益也很好。
修缮宗祠、民居、古巷道,举办“麻糍文化节”、“古祠文化节”……大陈古村文化不断被激发和传承,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大陈村脱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幸福乡村。村支书汪衍君:
“我们整个村庄的面貌改变了,最大的改变是我们村民的心灵也改变了,他们变得和谐了,变得幸福了。看到我们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哼着村歌、跳着舞,这不就是我们幸福江山建设中最大的幸福体现吗?”
浙江是文化资源大省,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这里的许多村镇、古街、民居、庭院、文物古迹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典故传说,有大量从事茶叶、黄酒、丝绸、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生产经营的经典传统产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思想遗产,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产业开发机会。浙江计划在全省建设100座特色小镇,将传统产业融合进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功能中来。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凝聚着浓厚“中国味”小镇园区将蔚为壮观,向我们展示江南水乡的灵秀与富足。
[短评]:古堰如诗,江山如画,四季如歌。文化是中国生态文明的支撑,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运用和创新,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才是我们财富与智慧的源泉,这才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根本。
编辑:谢梦瑶
关键词:丽水古堰;画乡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