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绵阳振兴发展纪实
2014-05-08 14: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沸水一冲,杯子里的金银花瓣便欢腾起来。6年了,羌族汉子王永胜也像这些花瓣一般,曾在地震中被击倒,又倔强地站了起来……
6年前,当猝不及防的“5·12”特大地震发生时,积攒的几百万元家业瞬间毁于一旦。几番思考之后,王永胜决定重操旧业。
做生意的本钱从何而来?王永胜第一时间想到了向党委、政府求助。
被地震击碎的除了现实,还有梦想,而这何止是王永胜一个人。市委意识到,这个残疾青年遇到的创业困难,正是震后许多创业青年面临的困境。充分研究论证之后,市委决定与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合作。2008年7月,专为解决震后青年创业问题的YBC绵阳办公室正式成立了。
有了YBC的支持,王永胜获得了8万元无担保、无利息、无抵押贷款。当年12月,他的新公司应声落成。
如今,王永胜灾后新种下的金银花正在北川10个乡镇绽放,合作农户逾1500家,产值超过3000万元。
正是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本观念铭之于心、践之于行,震后6年来,一项项惠民政策飞向千家万户:2.2万名“三孤”人员得到妥善救助,197名因灾致残学生的假肢终身安装和更换,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根据民盼民愿,仅在过去一年,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上调环卫工人和绿化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成立环卫困难职工救助基金、拿出2800套公租房定向供给农民工、联系帮扶4127户失地农民……
“网上解民意,网下解民忧”。尤值一提的是,绵阳还顺应网络时代群众现实需求,将“网络问政”和“网络理政”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用网络搭起一座干部与群众良性沟通的桥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成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真切体验。在抓发展与促跨越面前,绵阳上下同念,汇聚起了一股磅礴的正能量。
编辑:邹佳琪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