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汶川地震6周年 > 最新消息

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绵阳振兴发展纪实

2014-05-08 14: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带着感恩前行

  位于大山深处的北川白坭乡,有一块写有“烟台援建白坭记”的石碑。在当地,老乡们只要得知是从山东烟台来的客人,大伙总会热情地说上一句“谢谢”,好客的乡亲还会邀请烟台兄弟到自家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饭。

  北川白坭、漩坪两地与山东烟台相隔近2000公里,中间更有无数高山、大河阻隔。然而一份援建情谊让两个大山间的乡镇与一个海滨城市结缘。

  6年来,这份情缘没有因距离遥远而中断,也没有因时间久远而淡去,反而更加坚固和深厚。援建结束后,白坭、漩坪两乡干部前往烟台参观学习,烟台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给乡干部留下深刻印象。

  “白坭和漩坪很适合栽种中药材和贵重苗木,之前都是农民散种零卖,经济效益不高。”曾在白坭乡担任副乡长的周永说,“如今两个乡都成立了中药材、苗木苗圃合作社,由商户集中收购销售,大大提高了收益。”

  存留在乡亲们心里的这段“援建”记忆温暖而有力。时间为证,从最初的对口援建到随后的产业合作,从此前的人才交流到如今的民间经贸往来,在地震中确立的对口援建机制正释放出新的活力。

  6年了,那些昔日在地震中诞生的“地震宝宝”们即将步入小学。在这些孩子中,有的叫魏雨晨、有的叫马铭军、有的叫王山东……这些名字,在绵阳地震灾区举不胜举;这些名字,蕴含着灾区人民对这场灾难的铭记和祖国的感恩。

  如今,这一感恩之情,已经成为绵阳这块土地上最动人的表情。当青海玉树地震消息传来,北川立即组织救灾物资,昼夜兼程,赶往灾区,成为第一个成建制捐赠救灾物资的县;当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绵阳全市上下踊跃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一周就捐款捐物3716.6万元;地震发生第二天,更创下了绵阳单天785人献血的新纪录。

  今天,这一感恩之情,已内化成绵阳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与精神特质,那就是一种敢于担责的情怀、患难相济的品格、知恩图报的情愫和激昂奋进的精神。于是,就不难理解绵阳人为什么连续3次集体伸出援手挽救白血病患儿余博文,以及当下全城吃拉面救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小女孩马雅静的爱心接力。

  当感恩变成一种全民的自觉行动,便浇铸成新的城市精神。当下,500多万绵阳人正怀揣感恩之心,缔造生活中的真善美。(绵阳日报)

[1][2][3][4][5]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邹佳琪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