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 更好的新西藏

央广网

大棚蔬菜成农牧民“摇钱树”

2015-08-24 17:53:00 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为蔬菜种植换挡提速

  8月3日上午,在白朗县蔬菜种植基地6号温室大棚中,农业技术员达仓等人正在给棚内西瓜缠藤。这是日喀则市第一个智能花卉蔬菜种植基地。“通过计算机可以监测整个大棚内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棚内采光、温度、湿度,有利于进行新品种培育实验。”达仓介绍说。

  这个蔬菜种植基地是由山东省济南市援建。彭仓村之所以在种植蔬菜时快速获益,正是得益于该蔬菜种植基地的技术支持。

  “以前不肯种,现在抢着种。”白朗县县委书记翟军说,彭仓村依靠种植蔬菜致富后,县内其他乡镇纷纷效仿。在先进技术带动下,白朗县类似彭仓村的“万元村”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白朗县经营蔬菜大棚达5367座,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17万亩,果蔬品种达116种;该县还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1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完成20000亩;此外,在该县范围内还举办了各种蔬菜培训班10次,培训人数达4120人次。

  “农超对接”促农牧民观念转变

  白朗蔬菜现在除满足当地农牧民吃菜需求,还销往日喀则、江孜等地。蔬菜产业成了白朗县农牧业产业中第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蔬菜产业不仅带动了农牧民致富,更反映了这些年农牧民接受新事物意识加强,面向市场确定营销模式意识加强。”翟军说。

  相比之前农牧民路边摆摊的蔬菜销售模式,现在白朗蔬菜实行“农超对接”。以彭仓村为例,在蔬菜收获旺季,该村每天早上组织两辆农用车往超市销售点送菜,村民们还对每天蔬菜销售量和热销品种进行统计,不断归纳总结市场规律,根据不同种类蔬菜销售情况,确定下一年蔬菜种植的种类和面积。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白朗县多个村镇实行“一棚一品”蔬菜种植模式,并不断尝试新品种种植。白朗县农牧局发现,去年,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8400万元,同比2013年增加了360万元,增幅达到4.5%。

  谈及白朗县蔬菜产业的成功经验,日喀则市农牧局副局长宋一彤感叹:“随着农牧民种植技术提升和对蔬菜市场把握加深,逐渐实现了从抵触到主动要求建大棚的转变。这种观念转变,无疑是一大进步!”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雷晓斐)

[1][2][3]

编辑:孙丁玲

关键词:蔬菜产业;摇钱树;白朗县;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大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张家口蔬菜产业调研:好菜走出门 农民脱了贫

2015-08-21 14:57:00

大美新西藏:大棚蔬菜成农牧民"摇钱树"

2015-08-14 16:29:00

宁夏六盘山区:政策补贴冷凉蔬菜

2015-07-17 15:3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