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中国之声十周年 > 十年故事

中国之声总监蔡小林:越单纯 越幸福

2013-12-27 16:22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承受住了战时应急状态变成日常工作状态,一直坚持到现在。相比改版前,每位员工的工作强度都至少翻了一番,特别是以前可以正常休息的周末现在必须大家轮流上班,对上有老下有小的许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难适应的改变。这也引起了家属们的不满。改版后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从台里转来的“上访”材料。节目部门的一位主持人因病刚做完大手术,需要天天吃药增强体质。为了应对突然大幅度增加的工作量,她把药的剂量加大了一倍。她自己没说什么,但老妈妈担心了,怕这样会再次引发重病。思量再三后,她瞒着女儿给台里相关部门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忧心,希望能适当减轻工作量。接到这份“上访”材料,我眼前似乎浮现出每一位员工和站在他们身后的整个家庭。中国之声的成功背后,真的是每一位员工和无数这样的家属们在努力支撑。让人感动的是,这位主持人不但没有提别的要求,回家还宽慰妈妈说,比我辛苦的还多着呢!处理完这个特别的“上访”,我们也开始反思,仅仅是提高待遇,远远不能回报这些可敬可爱的员工和家属们!中国之声要想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必须靠团队文化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凝聚人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就是中国之声的成长。从2008年起,中国之声陆续推出了“员工月度之星”“月度优秀主持人”、“月度观察员之星”、“年度十佳员工”等评比。相比于物质奖励,这些评比无论是评选过程还是颁奖设计等都更加突出荣誉感、归属感,每一次的颁奖都成为一次“盛典”,让人回味,难忘。随后诞生的“中国之声文化季”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一年一度,全员(包括家属)参与,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健身益智、吃喝玩乐……其乐融融的文化季,把中国之声变成了一个欢乐大家庭!让每一位员工在中国之声尽情展现自己的精彩,迅速成长,自由舒展,是一个“大工程”。也许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以受众为导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2008年10月7日起,中国之声轮盘小规模调整。《新闻直播间》改称《央广新闻》;整半点报时改为自动弹出;引入“重点关注”和“全天导听”概念;取消轮盘中歌曲的环节;直播安排要求把所有档重点关注填满,减轻节目部自己找题的压力。

  与此同时,中央台采编系统和联汇工作站双平台展开广泛培训,所有中国之声员工都要学习、考试,凭证上岗。新系统大大方便了新华社、记者站和地方台稿件的收发传送,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段时期还特别强调了把公共部门做大和确立指挥中心权威性的问题。如果还停留在节目部门分头行动,各自为营,节目改版就等同于空谈。为了实现全频率统一作战,我们给各个节目部门都减了编制,甚至把他们部门的核心骨干挖出来,充实到记者队伍、策划队伍、编辑队伍里来。这对节目部来说,是切肤之痛,但长痛不如短痛;这对公共部门来说,是喜从天降,但欣喜没有几天,对他们的发稿考核标准跟着就来了。想坐在家里等人约稿的好事情一去不复返了——完不成任务,就失去了绩效。为了彻底释放指挥中心的统筹能力,我们规定:只有重大突发事件,也就是用到“Breaking  News”的片花时,记者才可以在向指挥中心汇报后,跳过公共部门直接到机房插播。剩下每天中国之声要关注哪些东西,谁来关注,谁来配合,导听怎么设计,主持人怎么规范表述、统一风格等等都需要指挥中心统筹规划。没过多久,中国之声运行流程逐渐顺畅起来,节目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思想开始统一,全频率都更强调执行力,新闻生产流水线已具雏形。

  那一年,我们大胆直播美国总统大选辩论。2008年10月,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奥巴马作为首个黑人竞选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第一场副总统竞选的电视辩论过后,我们冒出了一个想法:直播电视辩论,行吗?台领导拍板:行!你们拿方案!直播间里切进了CNN的电视信号,一位美国海归新闻硕士,一位曾经的联合国新闻官,坐进直播间,一边看电视直播,一边用他们的专业功底和新闻历练来进行中国听众需要的翻译和解读性直播。择其精华,同时又佐以背景知识介绍、深度分析等,既规避了直转CNN信号的政治风险,又满足了听众需求。当时参与直播的王健回忆说,这样的断续直播一直持续到奥巴马就职典礼。当时已经是北京时间的深夜时分,正在直播的他们在与听众互动的短信平台上看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中国之声,真牛!正在直播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华语媒体只有两家,一家是凤凰卫视,另一家就是中国之声!

  那一年,我们着手研究起“如何把节目和推广相结合”。一向被看作是替别人吆喝的广告载体,也开始在地铁、公交、网站以及电影贺岁片中宣传自己。2008年12月5日,《梅兰芳》首映,中国之声推广也正式拉开帷幕。一位已离开中国之声现在央视工作的同志给王晓晖副台长发来了短信:“梅兰芳,好看;中国之声,更牛。这几年学会了不着急,但昨晚观影后还是很受触动。中央台早这么整俺就不走啦。”越来越多的地方台同行开始关注中国之声的改革。有人私下跟我说:中国之声这段时间表现出的神勇让他们深感不安。越来越多的中国之声人开始认识到改版的方向正确。他们发现:以前不太积极的那些部口开始重视我们,并且愿意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们发稿。

  变革就是这么奇妙。我们尝试着改变自己,去迎合市场规律和传播规律,即使小碎步调整,也会有大跨步前进!

  中国之声,接下来您将收听到的是……

  2009年1月1日,中国之声改版由试运行转轨正式上线。接下来的事情,媒体人或许都知道:中国之声在广播乃至整个群雄逐鹿的传媒市场,引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革命。在“最新闻”理念的支撑下,广播轻骑兵处处抢占先机。策划为先、“快”字当头;差异化挖掘,标准化管理;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做“有思想、有责任的媒体”。我们不惜成本组建专家智库和观察员队伍,在重大事件和社会焦点中快速反应,答疑解惑。我们在网络微电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领域里抢先发声,拥揽“云传播时代”关键一席……

  我们时至今日,仍然在完善,在改变。回望中国之声一路走来,欢笑中有泪水;我们单纯,但我们幸福。可谁又能知道下一秒,世界将如何改变?中国之声,接下来您将收听到的会是什么呢?又一次对梦想的托举,我和你一样期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主任 中国之声总监 蔡小林)

[1][2][3]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明霄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