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2月21日消息(见习记者 王应武)“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决定再立项追加投资15亿元,在璟鹭公司建设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二期扩产项目。在海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下,我们璟鹭公司一期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顺利实现分批投产,现已达产3万吨,最后1万吨也即将投产。”回忆起他亲自主导的璟鹭公司项目建设过程,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庆东自豪地说。

2021年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厦钨新能,伴随新能源产业强劲增长也迎来快速发展期,近两年实现了产值和利润翻倍增长。借助上市后的资本优势,厦钨新能加快了在璟鹭公司的扩产,二期项目追加投资后,该子公司总投资将达到40亿元,采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全部达产后年产8.5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年产值将超200亿元,助力厦钨新能实现第三次倍增。

位于厦门海沧的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近年来,海沧区坚持“产业立区”发展定位,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发展主线,重点发展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政府有力牵引与市场活力迸发两者交融互促的产业培育壮大之道。

做足培育功夫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海沧区位于厦门市西南部,总面积仅186.8平方公里,北部的天竺山、中部的蔡尖尾山以及东南部的海湾,形成“两湾两城倚两山”的地理格局。得力于良好的规划建设,海沧湾新城和马銮湾新城都已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南部的沧江新城、东北部的鳌冠新城也在推进连片开发。

海沧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图为海沧湾新城局部。(央广网发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海沧区马銮湾新城已发展成亮丽新城区,图为马銮湾带状公园局部。(央广网发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11月3日召开的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21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厦门生物医药港位列综合竞争力榜单第十,而且较2020年度猛升5位。今年全国共有211个园区参与评榜。目前,位于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已有400多家企业入驻,在国内生物医药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龙头阵营,具备较强竞争力。

海沧区作为今天厦门的第一大工业重镇,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设立台商投资区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只有一个钨品厂(厦门钨业及厦钨新能的前身)和一个拆船厂。海沧台商投资区和此后的海沧区设立后,承接了厦门第一轮“跨岛发展”中外迁的一批岛内企业,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及台资企业,创立了一批本地初创企业,构成了海沧工业经济的“新家底”。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海沧产业发展的1.0阶段。

在最初的发展中,特宝、星鲨、英科新创等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在海沧区自发落户。2006年起,海沧启动了“引种子、建苗圃”的尝试,建设通用厂房、开辟企业自建区等空间载体,生物医药园区有了雏形,艾德生物、万泰沧海等创新企业陆续扎根。市、区两级顺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2012年,厦门市科技局和海沧区正式携手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打造“厦门生物医药港”。此后,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特色领域,海沧区持续迭代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园区统一规划和搭建了产业招商空间载体,陆续建成了4期共约60万平方米专业厂房;打造10多个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中试基地-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与培育体系,加速了人才和产业集聚。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的起步和培育,可以说是海沧产业发展的2.0阶段。

厦门生物医药港局部(央广网发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公司,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运营职能也在2012年以后日益细化和明确,陆续联合园区头部企业、本地和外地高校院所建设各类研发平台,不断扩展和完善园区的培育功能。今年11月,厦门生物医药通用园五期工程启动建设,为研发、生产、流通、技术服务型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后续的承载空间。

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培育周期长。厦门生物医药港的成功,也得力于海沧区长期以来的用心培育,一路悉心陪护扶持企业一步步走过漫长的初创期。“培育”,正是海沧区涉企部门的高频词。

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英,现在是海沧区政府聘请的“招商顾问”,她总是很乐于去帮助政府站台说话。“我就是厦门生物医药港的见证人,这边刚建立孵化器和中试基地的时候,我们是第二家入园孵化的企业。”她说,2012年她和另两位博士从美国来厦门创业,“我们三个人除了带着技术,其他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是厦门市和海沧区两级各部门,为其及时兑现了人才创业补贴,免费提供办公空间并支持设立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以及给予创新制剂项目扶持,还有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扶持、招录科研人才补助等,各方面扶持和服务让企业渡过创业瓶颈期,稳步做到国内创新制剂药品领域的“隐形冠军”。

政府的扶持和重视,也给了资本市场更多信心。力品药业在B轮融资后成功收购一家制药企业,扩展了生产基地。目前力品药业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并已获受理,被定位为“国内改良型新药第一股”。

更早(2008年)落户厦门生物医药港的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历经十多年“打磨”上市的二价宫颈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等拳头产品,近几年已成为“明星”公司,并在竞逐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的研发面市。万泰沧海董事长李世成表示,当年公司从厦门岛内搬到海沧区,海沧区政府持续地对生物医药行业做了大量培育工作,“这里不仅有更大更好的工业空间,感受最深的是海沧区能举全区之力来培育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发展。”

位于厦门生物医药港的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位于厦门生物医药港的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央广网发 林广明摄)

十多年来,海沧区在培育和服务几大优势产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为了做好企业服务,海沧区陆续成立海沧生物科技发展公司、信息产业发展公司等多个专业平台公司,协助企业对接惠企政策和政府相关服务事项,与海沧区工信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的项目小组,采取“挂图作战”,对项目提供工商注册、土地招拍挂、办公场所、人才公寓、政策申报等服务项目,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的全流程服务。

颇受生物医药企业称道的是,厦门市、海沧区积极和福建省药监局对接,促成了在生物医药港落地设立“一窗口三中心”,提升园区企业研发产品的行政审批、技术审评环节便利,大大缩短产品从研发到面市的时间。“一窗口”即以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厦门服务工作站为依托设立的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三中心”即药品审评分中心、药品审核查验分中心、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分中心。

海沧生科公司、信息产业公司等专业平台公司,归属海发集团这个最大的产业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全区多个主导产业发展。从2020年开始,海沧区迎来了工业经济发展的3.0阶段,就是以本土长期培育形成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的几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回过头来看,做大做强的企业大多数是扎根海沧十年以上的企业,产业需要沉淀积累,政府需要不断培育做好服务。”海沧人颇有感慨。

截至目前,海沧区拥有上市公司1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4家;此外,另有5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海沧区上市企业总市值,已跃居厦门市各区之首。海沧区的优势产业已步入产业链协同创新、龙头企业齐头并进的集中回报周期。

用心做好服务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海沧区工信局经发科科长康木生总是很忙,被称为“海沧企业的管家”。在他不大的办公室,墙面贴满了重点产业项目进度表、要素保障情况表等,经常有人来找他沟通涉企事宜,电话、微信群消息不断,对各种疑难事项他都能运筹帷幄,第一时间找到关键节点,推进落实。

康木生在办公室介绍服务企业的情况。(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应武 摄)

康木生在工作中频繁对接的除了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还有专业平台公司。他说,海沧区从2016年以来开始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基金+专家委员会”的产业发展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服务体系。

政府资源,主要是指土地、园区载体、各类奖励扶持资金、人才住房及子女就学等。海沧区专门成立了海沧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亲自抓落实。市场手段,则是指在政府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守市场规则,按照市场化的交易规则来行事。两者结合两手抓,造就了海沧区优良的营商环境。

“在海沧,政府部门兑现承诺的能力是最让我佩服的。”

“这里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所以当时决定选择落户海沧。”

落地海沧发展的企业,类似评价不胜枚举。康木生感觉“忙,但快乐”,不仅因为所服务企业的信任,更因为当下看得见的海沧产业加速发展态势,海沧区成熟的产业服务体系正迎来更大的“收获期”。“未来五年内,海沧区产业发展将实现结构更加优化、创新驱动更加强劲、产业链更加完善、规模和效益均实现‘倍增’的发展新态势。”他说,海沧区已系统地构建起企业增资扩产提速增效的服务机制,按照“定方向、建机制、带队伍、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做好产业服务特别是增资扩产,海沧区推行“一案一专班”服务,各级各部门在办事过程中务求“有解”“能解”,部门之间主动协同联动,常态化主动跑企业、促进度。为此,海沧区在厦门首创“八办”推进机制,在优化完善已有的招商办、前期办、重点办、征收办、督查办等“五办”基础上,增加产业办、规划土地办和服务办,在推进增资扩产流程中形成各部门权责清晰、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督办及时的实效,确保增资扩产项目从对接洽谈、跟踪推进,到地块出让、前期工作、施工建设、综合协调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此外,推动“流程减并提速”,采用提级扁平审批、产业和规划联审以及会议套开等方式,将增资扩产环节从10个精简至5个,办理时限由224天提速至64天,节约160天。

企业发展中还会遇到一些“靠不着”任何既有政策规定的疑难事项,往往成为发展的“拦路虎”。今年,海沧区政府创新设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快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让企业“轻装奔跑”。

海沧区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阳街道是海沧区工业重镇,服务好辖区内的各大产业园区和入驻企业是工作重点。为此,2017年6月,海投集团和街道共同出资成立新阳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将产业服务、招商促进等进一步下沉。

新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玉华告诉记者,今年重点跟进的政府涉企服务增加了对接区政府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前十个月就为数十个企业解决此类事项70余件,为很多企业增资扩产铺平道路。新阳街道办还发挥属地优势,在惠企政策申报、人才服务、核酸检测、产业供需对接等方面广泛开展服务。

根据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海沧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过两家平台公司来引导培育和服务。先是参照海沧生科公司的服务职能,于2014年成立海沧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海沧区组建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进行到底。后者不仅是重资产的投资平台公司,还为海沧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专业的产业规划、资源导入等支撑,以国际化视野、格局,结合国情、区域资源,谋划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海沧的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聚集了通富、士兰、金柏、安捷利美维、云天半导体等重点制造业项目,以及开元通信、码灵半导体、亚成微等知名设计企业近50家,各类产业人才近4000人,初步构建了以特色工艺技术路线为主的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在先进封装、特色封装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厦门士兰集科微电子公司外景(央广网发 海沧融媒体中心林广明摄)

2021年,海沧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获评第四届“IC创新奖”产业链合作奖,集成电路园区荣获“2020-2021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特色园区”。2021年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5.4亿元,比增363.4%;今年1-10月,完成产值27.6亿元,比增130.6%。

海沧区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充分依托厦门城市竞争力,依托厦门大学等构筑产学研融合高地,通过完善的产业政策、到位的政府服务,以及海沧优美的新城环境,不断集聚高端人才、优质项目,产业强区将行稳致远。

(本文视频摄制 章文雅)

编辑:程若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