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1: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1:00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郴州3月10日消息(记者黄珂岚)“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积极推进下,通过实施‘粮安工程’等措施,粮食仓储环节损失明显降低,但粮食产后减损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杰俊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吴杰俊(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吴杰俊从事粮食机械研究工作三十余年,通过调研和分析,他发现,目前在粮食收购加工存储等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收购环节检测样本量偏小,检测结果代表性不强,粮食检测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平房仓不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仓和出仓作业,出入仓过程中抛洒多、损失大;现代化仓型缺少先进配套设备,引起粮食破碎率偏高;部分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设备老化陈旧,工艺技术指标落后,粮食损耗大、成品率低。

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等同于为粮食有效供给扩增“无形良田”,减少粮食损失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吴杰俊建议,要提升粮食出入仓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用“柔性技术”解决损失损耗大的问题。

针对粮食收购的检测工序存在的问题,吴杰俊提出,要研发和推广粮食品质智能快速检测设备。在粮食收购环节代替人工检测大幅提高检测样本量,提高检测样本的代表性,提高检测工序的速度,减少送粮车间的等待时间。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为国家和企业把好粮食收购质量的第一关。

此外,吴杰俊建议,要推进智能低破碎率的柔性提升机开发应用,降低粮食破碎率,改善杂质集中分布,减少粮食发热和虫害损失。

针对部分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设备老化陈旧,工艺技术指标落后,粮食损耗大、成品率低的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粮食仓储和加工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将其纳入国家正在推进的“设备以旧换新”范围,将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国家“两重”建设项目,给予扶持。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