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0:00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素材提供:洪博 制作: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央广网沈阳3月12日消息(记者李子平)“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文豪苏轼描绘江南春色的诗句广为传颂。但是在冰天雪地正在消融的东北,最先体会“春江水暖”的鸟儿,又是哪一种呢?

最近,沈阳康平卧龙湖的水面上,是“鸟声鼎沸”——丹顶鹤、大天鹅、绿头鸭、豆雁等候鸟各自占据一片地盘儿吃喝游逛,是谁先归来的呢?

“在卧龙湖,春江水暖确实是‘鸭先知’。”康平县卧龙湖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洪博笑着告诉记者,每年二月中旬,最早来的一批鸟儿是以绿头鸭为代表的候鸟。绿头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学名大麻鸭,以其雄性颈部亮绿色的羽毛而得名。

最先北归卧龙湖的绿头鸭,其中“颜值欠佳”的是母鸭(央广网发 洪博 摄)

先来的候鸟大军里,除了绿头鸭,还有赤麻鸭、斑嘴鸭、花脸鸭、斑头秋沙鸭、鹊鸭、罗纹鸭、针尾鸭等一批“鸭字辈”。尤其是数量庞大的花脸鸭等,一来就是数以万计,时常会在湖面上空形成壮观的“鸟浪”,形状变幻,让人目眩神迷。当然,一些运气不好的野鸭,也成为大鵟(kuáng)等猛禽的盘中餐。

密集的花脸鸭群(央广网发 洪博 摄)

花脸鸭成群飞起,形成“鸭浪”(央广网发 洪博 摄)

一只绿头鸭被猛禽大鵟捕食,两者都是二级保护动物(央广网发 洪博 摄)

“在卧龙湖,不仅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冬湖水寒’也是鸭先知。”洪博介绍,卧龙湖水深适宜、鱼儿丰富,湖区南部有2300公顷的浅水型湿地,适合野鸭长期停留。因而除了花脸鸭等“大部队”外,其他鸭科候鸟大多会把这里当作北归目的地,从开春能一直生活到湖面上冻才南返,可以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三只丹顶鹤,是卧龙湖的“稀客”(央广网发 洪博 摄)

除了野鸭大军外,目前丹顶鹤、大天鹅、疣鼻天鹅、苍鹭、豆雁、鸿雁、白额雁、鸬鹚等鸟儿都陆续出现在卧龙湖。“像丹顶鹤一家三口,疣鼻天鹅一家四口,都是比较少见的来客。东方白鹳目前零星到来,像白鹤还得一星期左右才能到。”洪博告诉记者。

湖边农户喂养的家鹅出门“迎客”。北归卧龙湖的候鸟中,有家鹅的祖先——鸿雁(央广网发 洪博 摄)

成群在湖面上游动的大天鹅,它们和家鹅的显著区别是额头是否鼓起(央广网发 洪博 摄)

据介绍,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之上,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目前保护区内有各类水鸟279种,每年在此停歇的候鸟总量近400万只,单日最高观测记录超过16万只。

大批豆雁聚在一起休憩觅食(央广网发 洪博 摄)

除了聘请一批专业人士对鸟类进行科学监测外,卧龙湖自然保护区还组建了40人的巡护队伍,配上了无人机,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为来往鸟儿“保驾护航”。康平还实施了引辽济湖工程,建立了长效补水机制,保证了鸟类栖息地和湿地的生态安全。2022年,在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中,卧龙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