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希望和力量的源泉
2015-03-23 16:37:00 来源:央广网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这段讲话引起许多共鸣和社会舆论热议。笔者也颇有感触,信仰在心,脚步才能坚定,尤其是对现在的青少年,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国内外要篡改我们历史、祸乱我们心智的大有人在,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强大富裕的势力和国家,各种各样的编造、诬蔑,竭尽之能事,目的就是为了搞乱中国人的心智。
欲侵其国,必先乱其心智;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去其文化和信仰。这是一个被古今中外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生存,一个国家的兴亡,必须要有信仰。心乱是己乱之首,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是保存中华民族精神和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说到国人的信仰,最重要的就是经过多少代中国人在历史进步和发展中所凝聚而成的“伟的大中国精神”。中国影响世界、奉献给世界的最重要的也是“中国精神”,自强自信走自己道路的精神。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捍卫中华文明和自己的精神家园,每一个人从孩提时代走向成人,从家庭走向社会,要成长就要对自己历史文化和信仰崇敬尊重、爱护和传承,这也是经常说爱国主义。
当然,坚守信仰弘扬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要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把精神文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齐头并进,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诚如习总书记所言,“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制度、政策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才能促其化为具体的行为依据和生活习惯。
的确,行有依归,渗入日常的信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前行,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亮在中国自强的大道上。(央广网评论员廉军)
编辑:李岸
关键词:信仰;希望;力量
2014-12-08 17:51:00
2014-11-04 15:47:00
2014-09-28 07:33: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