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中通缘何跃居前列?赖梅松:恰当时候做恰当的事

2016-06-12 22:10:00 来源:快递杂志

   5月8日,中通快递成立14周年,为14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作为董事长的赖梅松没有上台致辞,但把最诚挚的祝福送给了新人,送给了14岁的少年中通。这与他以往的习惯相似,他习惯了隐在人前,和奋战在前线的同事们一起,用踏实的行动推动着中通一点点向前。

   他说,自己不喜欢接受采访,因为会紧张,但只要发言,必须有“出于内心的真诚”,因为“讲真话,就没那么紧张”。两小时的专访中,赖梅松讲出了哪些真心话?

   14岁,年轻的中通跃居前列,对于赖梅松来说,这绝非里程碑,一切才刚刚开始。快递发展的大舞台上,赖梅松的雄心远非于此。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和多年前一样,赖梅松的朴实真诚一如既往,穿着一双颇为老旧的布鞋,慢慢地给记者泡上一壶茶,话题就从湖畔大学的首位“快递新生”开始,主题是相信,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从2009年第一次在阿里十周年庆典上听到马云演讲中的一句“人家相信不相信没关系,但自己必须要相信”开始,赖梅松开始相信“相信”二字的力量。那个时候,中国快递飞速发展的趋势刚刚开始,因为“相信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幸福”,他吃住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从开业第一天的57件快件开始,赌上了自己的未来。

   而今,在湖畔大学,赖梅松更是感触良多。看问题的广度、角度和深度在逐渐发生变化,结果导向、效益导向和公平导向的三原则更让他备受启发。恰巧,上完课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更广泛的人才培养通道,为中通未来的发展建立合适的人才梯队。“马云说,‘湖畔大学是一家训练企业家的学校。学校成长,老师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但学生一定要好。’我们希望能吸纳更多的好学生。”

   “那你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吗?”记者随之打趣道。

   “我想马云一定认为我是好学生,不然他不会接纳我的。好的标准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我自己给自己打分,至少我不坏。”赖梅松笑答,如过去一样,透着羞赧。

   正是赖梅松所尊崇的“相信”二字,使得“信任”成为中通快递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他坚信,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中通这个文化,‘信心、信任、责任’。因为有信任,所以大家共同承担责任,才形成一种非常简单的企业文化。”赖梅松认为,正是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品质让他坚持到现在。“14年了,像我这样的人能走到今天,一定是团队对我的信任,是团队对我们企业的信任。”

   信任不仅让中通快递在企业管理上推崇“大道至简”,更搭建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赖梅松认为,很多人觉得中通快递“好做”,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平台。“中通对整体网络的政策比较透明公正,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是谁的亲戚,就会有什么特殊待遇。即使是我,也不能多享受一点点待遇。”

   平衡的艺术,平衡的坚持

  信任固然重要,但仅靠信任,也难以维系几乎覆盖中国所有县级区域的中通快递网络。在业内同质低价竞争惨烈的情形下,“通达系”中起步最晚的中通快递为何逆势而上,赢得从资本机构到基层网点的一致好评?

   赖梅松的办公室里摆着两个保持太极起手式姿势的人偶。在他看来,太极文化所崇尚的平衡正是网络型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赖梅松说:“中通是一家非常注重平衡的公司。我们始终认为,只有网点好,网络才有竞争力。第一,亏本的快件不能做,可以微利,但不能亏本;第二,我们非常重视网点生存状况,建立注重地区差异的平衡机制,推行有偿派费,给欠发达地区网点二级中转费补贴,实施中转操作费差额结算,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

   为此,赖梅松经常到一线网点了解末端运营情况,到做得好的地方取经,做得不好的地方,则共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他分享最生动的案例,比如他在辽宁沈阳看到的一个网点,年轻的网点负责人李程和他的女朋友一起把快件的收派比从1:6做到2:1,最大的秘诀就是提前想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点,只要用心,所有的网点都可以做到。

   生活中的赖梅松,也同样秉持平衡的理念。“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一定要吃亏”。他将自己常说的这句话作为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的信条。

   注重平衡的网络管理机制和平台规则激发了中通快递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和热情。“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是中通快递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发展理念。在这个平台上,涌现出许多像第二届全国“最美快递员”、河南孟州中通快递负责人党旭延一样的创新力量。赖梅松说:“中通有非常多这样的典型案例,像孟州小党这样的中通快递基层员工,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典范和缩影,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谈及创业,赖梅松感慨万千。14年前,他放弃木材生意,创立中通快递,开始二次创业。“我家境贫苦,人生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只有创业一条路。中通走到今天,失败的概率远比成功大得多,为何能够挺过那么多困难,做到现在,就是坚持的力量,我们从来没想过不干。”

   坚持的背后是责任。赖梅松用中通快递的使命——“用我们的产品造就更多人的幸福,让员工有更多的微笑和获得感”来诠释这份责任。在他看来,“更多人的幸福”既可以通过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获得,也可以通过帮助员工就业和创业获得。他坚信,员工对企业的坚守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我在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签约和中通学院揭牌时谈到,未来的中通员工培训时进来就必须待满五年,为什么?因为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很多人觉得这里也好,那里也好。这样的思想,用在家庭上,家庭不会幸福;用在人生上,成功概率会非常小。”所以他用“诚信、坚持、行动、改变和不抱怨”的用人五原则来衡量员工。激励员工“做事首先做人,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行动才能改变”,提醒员工“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事业和生活”,告诫自己“不管谁离开,即使我不在,中通也能开下去。因为这是大家的事业,一定会有人接手”。

   世界的眼光,世界的生意

  对于每一个快递企业的创业者来说,过去一二十年的奋斗既是一把血和泪的辛酸史,又是教科书上的励志典型。很多企业家喜欢谈过去,但赖梅松更多看到未来。他说:“在过去那个特定的年代,原始积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光鲜和繁华。但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村的黏合,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快递的生意在全世界。中国快递虽然走到了数字上的第一,但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追赶的道路上,小米加步枪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信息化、标准化是未来的方向,这需要‘实体+资本’的双轮驱动。”

   4月23日,中通快递正式启动全国快运招商加盟。同时,自有电商平台中通优选悄然成长,其仓配一体化网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在赖梅松的构想中,开展快运、电商和仓配一体化业务,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降低成本,提升能力”。他说:“中通一定会有更多子公司,但这些子公司要围绕母公司的快递业务运转。子公司的成立是在中通生态圈内,对中通快递一定是有支撑的。”

   就快递业务而言,赖梅松也在推动中通快递与制造业和农业进行更多更深的合作。“形成供应链全链路,真正实现‘从工厂到用户’‘从农田到用户’。最短的途径,最好的效益,这样做才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三五年后,我们打通这些链路,中通的竞争力会非常强,会有一大批忠诚的客户。” 把事情先做好,赖梅松说,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专访结束已是午饭时分,赖梅松将记者带到高管食堂,大家像家人一样围坐,吃着来自赖梅松家乡的桐庐土菜,交流各自分管的工作。赖梅松盛了一碗饭,静静地加入其中。餐桌显得有些挤,其他人默契地为他挪出一个空位。讨论没有终止,依然热烈地进行着,他倒是一时没插上话。

编辑:李江雪

关键词:好学生,快运,帮助客户,时代背景,逆势,2009年,起手式,快递业务,个人能力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