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吾甫尔致新医学子的一封信

2016-07-03 17:44:00 来源:人民网

  题记: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同学把民族团结真正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信仰,并将这种态度、习惯和信仰变成一种基因,深深种植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心中,非常自然地走进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

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中)走进宿舍与各族同学谈心。

  亲爱的同学们: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年,天山南北掀起了一个个学习实践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高潮。作为校长,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谈谈我内心的一些感受。

  “为了韩啸,我们不分你我”

  在宿舍楼下见到百合提亚(主持班里工作的副班长),这个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显得十分匆忙。他正在联系学校的车去接韩啸同学进行第2次住院治疗。两个多月前,韩啸同学因白血病入院,班里的同学自发发起的募捐和义演引起了校内外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老师、同学,还有许多许多不知姓名的人慷慨解囊,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筹集了30余万元的善款,用于这个积极乐观的小伙子的治疗费用。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年轻人,为了挽救一个生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样的感动还在延续着。

  治疗费用解决了,韩啸的照顾陪护成了问题,第一次的化疗非常凶险,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班里的同学又自发地排起了值班表,“我们学的就是临床,照顾韩啸我们当然更专业!”孩子们这么说。白班和夜班,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每一个细节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一项一项严格落实。前来探视的老师同学很多,必须要严格控制,以免影响韩啸休息;探视人员的卫生状况和谈话距离更是不能小视的大事,杜绝一切对韩啸造成危险的可能;一整天的课程之后不管晚上有多困,夜间的输液必须仔细观察。落下的课程大家一起补,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这些孩子俨然成了最严苛的卫兵,最细致贴心的家长和最亲密无间的兄弟。在这过程之中,谁也没有提到民族,因为在爱面前,这样的区别毫无意义。

  孩子们的热忱让我感动,孩子们的坚持让我感慨,孩子们的力量让我骄傲。这些在我们眼里平常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小家伙们”,却在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身边的同学,用全部的爱争取一个奇迹,换取一个生命的延续。相互扶持着共同成长,他们的爱,是一种大爱,不分你我,跨越民族,跨越时空。

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左二)为韩啸同学捐款。

  “让我们成为你的双脚,陪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针推2013-2班的黑板上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角落,上面标注着每天轮值学生的姓名。这份看似普通的轮值表却发挥着极其不平凡的作用,它守护着一个花季少女追梦的道路,承载着一份年轻而厚重的温暖。这就是传说中“吐尔逊阿依的48双脚”所在的班级。去年,这个班因为48名民汉同学多年来坚持轮流照顾身有残疾的少数民族姑娘,护送她上下学的道路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并引起了疆内外乃至全国重要媒体的关注。

  经过他们的教室时,他们正在上课,吐尔逊阿依小姑娘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跟班里的同学一起认真地听着老师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的画面很经常,而正是班里所有同学的爱和付出才换来了这样一个经常的场景。照顾一个身有残疾的同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不简单已经坚持了3年,无论风雨,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见到来听课的我,同学们显得有些激动。“你们这个班享誉全国啊!谢谢你们给学校带来了荣誉!”孩子们爽朗地笑了,有着一些腼腆和骄傲。“我们班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还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同学,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班……”说到民族团结时孩子们玩笑似的告诉我。“那你们更要把民族团结做好,那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呢!”我笑着嘱咐。“我们一定做到!”孩子们自信满满。

  孩子们,你们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从你们第一次抱起了吐尔逊那依坐上轮椅,从你们第一次推着她走向课堂,从你们用爱温暖了一颗少女的心,你们就一直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带领着我们。

  “一个个微行动彰显民族团结大内涵”

  走访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的时候,我看到王延蛟老师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本精美的教科书,这是一本学习维吾尔语的入门书籍。我问他:“你在学习维吾尔语?”“对,我很感兴趣,每天哈斯木老师都会教我几个词。”我随便指着书中的一个维文词语:“这个怎么读?”他略有思索,身边的哈斯木老师笑呵呵地看着他说:“这个咱们早上才学过的。”王延蛟老师略显羞赧,随即磕磕巴巴的念了出来。这一刻我深受感动,不仅是民汉师生自发结对子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热情,更是他们之间的一个眼神、一段对话像兄弟一般的情谊让我感动。

  民族团结不仅是简单的交往交流,更要重视情感交融、凝心聚力。以日常小事为嵌入点,在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

在2016毕业季,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中)向即将毕业的学生颁发证书。

  “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一次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的调研中,我问起大家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微行动。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程路峰显得犹豫不决、欲说还休,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窃窃私语着,像是经过一番商讨后的决定。

  “校长,这件事本来是瞒着大家的,但您问起,我们就在这说吧……”原来,教研室一位少数民族老师的女儿在去年年底得了罕见的结核病,手术后还要经过一年的治疗,这让本已拮据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她日渐消瘦,让教研室里的老师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同事们多次提出要提供一些帮助,都被好强的她谢绝了。无奈之下,同志们便瞒着她偷偷组织了爱心捐助,从每位老师到教研室、再到学院,大家都在为这位老师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程书记在述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旁边的这位老师一直强忍着眼泪,却最终没能忍住。我相信,此时她的眼泪是幸福的,因为她被各位同事的真心和真爱包围着,大家真心实意地把她的难处当成了自己的难处,把她当成了家人般去关心,去爱护,去分担。

  我凝视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其中的好几位我非常熟悉。记得不久前,就在已故的帕尔哈提·克力木教授的葬礼上,他们流着悲伤的眼泪忙前忙后,真诚地表达着他们对老师、同事和兄长的沉痛哀悼。我深深被这种氛围感染了。民族团结像一粒种子,看起来很小,却在心里发了芽、扎了根,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学生的误闯和我的误撞”

  民族团结不在一时,而在平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3号公寓315宿舍是我的联系宿舍,这里面住着1回3汉4位同学同学。在一次对宿舍的联系走访中,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谈心,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突然莽撞闯入,一头扎进亮亮同学床头的被褥,嘴上还在大声吵嚷和数落着学校的“不是”,悲叹自己作为医学生学业的繁重和“悲催”的境遇......可以想象,宿舍中的其他学生此时都已经惊讶地不行了。正好这时,马小虎同学端着饭紧随其后走进宿舍。这个维吾尔族小伙在抢着要吃马小虎手中饭菜的同时,才发现了他身后的“另一番天地”。我想此事恐怕是这位学生(艾米如拉江)人生中遇到的最“囧”的一件事了。

  类似的情景还有一个让我难忘。当时是每周三的联系宿舍日,我们正在我的联系宿舍315宿舍谈论着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话题,忽然另一个宿舍的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伊尔夏提)一边喊着小杨同学的名字一边冲进班级,问小杨借西服去参加学校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小杨二话没说,随手把放在床角的西服向着他抛了出去。伊尔夏提并没有看到坐在同学中间的我,对着小杨来了句:“哎呀,你这个勺娃娃,怎么直接就扔过来呢”,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以上是我在走访联系宿舍过程中的“偶遇”。两名学生的“误闯”以及我的“误撞”,让我撞见了孩子们平时最自然最本真的一种生活状态,撞见了一种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青春情谊。

  同学们,新疆医科大学是一所民族团结缔造的学校。我们风雨同舟60年,薪火相传一甲子,一代代新医人传承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正是有了这样团结的他们,这样团结的我们,才有了新疆医科大学的发展,才有了新疆医科大学的稳定。民族团结于我们而言如水、如阳光、如空气一般,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但却不可或缺。对我们而言,他就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一种不自觉的融合,一种流动在空气中的默契。我想,民族团结应该是一种超越生活方式、超越文化背景、超越信仰、超越性别、超越年龄、超越社会经济地位等等超越一切偏见和狭隘的理解和尊重,是发自内心地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是一种没有任何隔阂、任何障碍的团结;是一种自然的、朴素的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而我们,正在践行着这样一种团结。

  民族团结,于我们而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正如我在药学院调研时问道:“你对民族团结怎么看?”同志们说:“在我们心中,没有民族之分!”这正是民族团结最好的答案。

  哈木拉提·吾甫尔

  2016年6月

在2016年毕业典礼上,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中)为即毕业生拨穗留念。

[1][2][3]

编辑:王丹蕾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校长;特克斯草原;医学子;新医;妈妈;汉语水平考试;大学预科班;塔里木;教研室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新疆开展“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

新疆开展“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3月30日是“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的宣传日,为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为参保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自治区中医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步开展宣传活动。

2016-03-30 23:22:00

新疆妇联发起公益众筹项目 救助患白血病大学生

新疆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侯汉敏3月8日前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患有急性白血病的买买提·阿卜拉同学,希望买买提·阿卜拉同学,鼓励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乐观向上,战胜病魔的勇气,祝福他早日康复出院。新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与院方沟通,将善款直接汇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额用于买买提·阿卜拉同学的治疗费用。

2016-03-10 09:30:45

“明天计划”助新疆6509名孤残儿童实现康复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获悉:自2004年9月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以来,我区已有6509名孤残儿童通过手术治疗实现康复。为使残疾孤儿健康成长,2004年9月,我区正式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专门针对在福利机构和在家庭寄养的18岁以下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进行免费手术矫治和康复治疗。

2015-11-26 00:01:49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