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访谈节目《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做客访谈间,畅谈“强实干、抓创新”的决心,共话广西各地新面貌、新变化。

3月9日,节目迎来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就“广西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相关话题进行访谈。

0:00
/
6:47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6:47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广西云-广西日报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而农业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广西将如何谋划推进2025年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黄智宇:2024年,广西境外农业投资企业103家,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美元。当前,国家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广西大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正当其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广西的资源、产业、通道、政策和文化等优势,不断深化拓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工作:

一是打造中国—东盟智慧农业合作新高地。近年来,越南等东盟国家十分青睐我国智慧农业,与广西的合作意向持续升温。我们要积极落实好《中国—东盟关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联合声明》,加强数字技术创新研发,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技术应用场景。举办智慧农业国际博览会,支持智慧农业领域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新增长极。

二是构建农业国际投资贸易新格局。大力培育农业国际合作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推进农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组织好优质企业开展农产品贸易对接交流,推动桂品出海。开展农业“两区两站”提质升级行动,支持广西企业到东盟、欧美、中亚、非洲国家开展农业投资合作。

三是提升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新高度。瞄准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与东盟国家共建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澜湄农业合作广西分中心和广西—东盟农业培训中心的作用,深化与东盟农业科技人才交流。

四是拓展减贫合作和外资利用新领域。加快在老挝和柬埔寨实施的农业和减贫合作“小而美”项目建设,让更多东盟国家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做好平陆运河、设施农业等新一批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粮食计划署赠款类项目。

广西云-广西日报主持人:请问过渡期最后一年,广西将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黄智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特色产业帮扶覆盖率超过90%,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268万人以上,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品牌推广和消费帮扶等行动,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超过7%。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根本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

一方面,聚焦产业帮扶促增收。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是要保持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总体稳定,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思路,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加工、农业企业培育、农业品牌打造,实施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让更多脱贫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是进一步用好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到户产业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等庭院经济。

另一方面,聚焦稳岗就业稳增收。工资性收入是脱贫人口收入来源的最大头,占比超过70%,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收入。一是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省际间和区域内劳务协作,用好帮扶车间、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等拓宽就近就地就业。二是实施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和“志智双扶”行动,培育壮大“八桂系列”劳务品牌,推广“小梁送工”等模式,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三是加大农村创业培训和支持力度,推广用好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等模式,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

深化农业国际合作 加强产业就业帮扶——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智宇代表

报纸版面截图。

总统筹:刘昆 罗猛

副统筹:晏彦 李春生

策划:金凯乐 黄虹宁

协调:梁菊

监制:罗珊珊

主持:黄虹宁

记者:刘琴

编辑:范钰铭

编导:吴婷婷 经荔云

摄像:林亮 何兴强 阳继乐 曾国智

摄影:王希

后期:阳继乐

包装:李林

美编:周桎羽

编辑:周韫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