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来求助:

  甘油三酯高怎么办?

  很多人查出甘油三酯超标后未足够重视

  给一系列慢性病发生埋下了隐患

  进行有效、长期的高甘油三酯管理

  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还能减少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甘油三酯多高才算“高”?

  如果查出来甘油三酯增高,那么还要查一查有没有其他疾病导致甘油三酯增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出现问题,或其他脂代谢异常及高尿酸血症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才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

  【注意】

  即使合理控制饮食,甘油三酯也可能会升高。

  【小贴士】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量,还可以固定和保护内脏器官。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外源性:肠道会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将其转为甘油三酯;

  内源性:人体肝脏及脂肪,能自主合成甘油三酯。

  一般0~1.7mmol/L为正常值。

  大于1.7mmol/L以上就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一般2mmol/L左右为轻度升高,建议病人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再观察血脂变化的趋势。

  大于4mmol/L到5mmol/L,说明血脂重度升高。

  

  甘油三酯高全身代谢可能乱套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发的文章表示,高甘油三酯血症多伴有多种代谢异常,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伴腰围过大的人:

  1.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存在于乳糜微粒、脂蛋白颗粒(如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会参与人体内胆固醇的代谢。

  甘油三酯过高,可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具体来看: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颗粒,部分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脂蛋白异常,如高密度脂蛋白(HDL)偏低或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胰岛素抵抗↑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些人群普遍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某些标志物,已被证实早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且能预测2型糖尿病的后续发展。

  3.炎症风险↑

  伴随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代谢环境改变,也与急、慢性炎症有关。

  比如,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浓度,会在餐后异常升高,并通过多种机制引起炎症。

  4.血压异常风险↑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有多项共同发生机制,包括体重增加和内脏肥胖。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内的促炎因子,也间接与心血管损伤有关。

  5.脂肪肝风险↑

  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常见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肝脏是人体中甘油三酯脂蛋白的主要源头。肝脏对甘油三酯的代谢异常,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肝脏脂肪生成增加,也可以反过来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

  

  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大力提倡的主要治疗方法

  病因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针对病因治疗。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若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和运动仍不达标,再建议药物治疗。

  甘油三酯轻度升高(1.7~5.7毫摩尔/升):

  排除继发性因素后,首先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选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脂肪酸、贝特类药物治疗。

  甘油三酯重度升高(5.7毫摩尔/升以上):

  除改善生活方式外,重点预防急性胰腺炎。建议服用贝特类药物和/或欧米伽3脂肪酸。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大力提倡的主要治疗的方法,也就是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稳情绪、控体重。

  1.控制脂肪摄入,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脂肪,不宜过多食用。另外要控制体重,体重指数不要超过24。

  可以学学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主要组成是果蔬、坚果、豆类、全谷物等,油类主要是橄榄油,肉类则以鱼肉和禽肉为主。

  2.少吃甜食

  甘油三酯高的人对糖类十分敏感,因为糖类会加重甘油三酯升高。

  3.合理减压,调控情绪

  压力会引发肾上腺素—甘油三酯反应,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高血脂患者在忙碌之余应抽空发呆5分钟,或到户外放松心情,做一些冥想练习和瑜伽锻炼。

  在工作生活方面,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适当宣泄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给自己留一些休息和娱乐时间。

  4.避免久坐,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有助加速甘油三酯分解。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健康小贴士

  1.即使合理控制饮食,甘油三酯也可能会升高;

  2.甘油三酯高,全身代谢可能乱套;

  3.提倡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稳情绪、控体重。

编辑:郑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