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可别觉得这只是央企的事,以后买东西,可能会有更多“中国智造”的知名品牌,这背后就有这份文件的“功劳”。

  这文件到底说了什么?

  简单说,就是给央企“划重点”,得把品牌做成“世界顶流”。

  第一步(到2030年):让央企多出几个“国民级”知名品牌;

  第二步(到2035年):要有一批央企品牌在全球打响。

  如何让央企品牌变厉害?

  靠创新和质量打底

  央企应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内核,用高质量服务打口碑,还要把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基因,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严管品牌不被乱用

  严查冒用央企品牌的行为,比如有些小公司违规挂靠央企名号、恶意商标抢注等行为,保护好央企品牌的“含金量”。

  培养专业人才

  国资委要建“品牌实验室”,专门给央企培养品牌管理人才;央企自己也要掏出真金白银搞品牌建设,资金按公司收入和利润来定,保证有足够资源“养”品牌。

  有哪些影响?

  买东西选择更多:以后央企可能会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质量和国际大牌看齐,价格更亲民;

  中国品牌“更有面儿”:像高铁、5G设备这些央企造的“国家名片”,以后在国际上名气更大,出国时提起也跟着自豪。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古峻岭)

编辑:王丹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