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新闻
耳闻
眼见
云遇中国
诵读大会
财经
啄木鸟
资本市场
法治
党建
科技
汽车
中华名医号
教育
文旅
餐饮
军事
房产
食品
公益
搜索
下载APP
邮箱
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云
陕
甘
青
宁
新
大连
宁波
厦门
深圳
首页
>
新闻频道
>
2022专题
>
2022年全国两会
>
聚焦两会
【我向总书记“晒”家常】带着农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和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听民声、话家常。每一份问候与嘱托,都满含关怀与期待。
2022-03-11 07:49
【每日一习话·奋进向未来】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习近平: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022-03-12 07:11
《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92处 主要集中在稳经济促创新惠民生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11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全国两会期间,对从各个渠道汇集的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汇总,逐条认真研究,本着能采纳尽量采纳的原则,对《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共补充修改92处,很多修改之处综合了多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
2022-03-11 20:28
代表委员热议:"双减"政策如何持续落实?怎样做到减量不减质
“双减”政策实施已半年有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线下培训机构已压减92.14%,线上培训机构已压减87.07%。从数据来看,“双减”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03-11 20:45
解读: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表述 为何这样修改?
3月11日,国新办举行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在描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增加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的表述。
2022-03-11 20:34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终身学习等多个方面,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11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修改中,包括“增加‘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表述”等。
2022-03-11 20:38
“防止就业歧视”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传递哪些信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这也是就业歧视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日下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解读,《报告》强调“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并根据代表委员的意见,增加了“学历歧视”和“公平就业环境”等内容,反映了国家对公平就业的重视。
2022-03-11 20:28
全国政协委员许玲:呼吁职业教育反哺农村 形成社会共识
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央广网联合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专家,做客央广网,一起看教育,一起为“赋能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2022-03-11 15:04
乡村振兴人才如何留下来、育出来、引进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2022-03-11 19:56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家校社协同 实现育人最终目的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在《做客央广网》栏目中强调,“双减”是一个基础性、潜力性的工作,家校社协同,才能实现育人的最终目的。
2022-03-11 13:54
1/15
GO
声音
习声回响
每日一习话
嗨!七点出发
热点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