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4:2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4:20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视网消息: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劳作节奏中,先民们智慧地创造出多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形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地处低洼地带、河网密布,常年产生洪涝,老百姓顺应自然,创造了桑基鱼塘。挖泥成塘,塘泥驻堤种植桑树、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整套系统是个环环相扣的精妙体系,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完美地打造出零污染、低成本的生态经济奇迹。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桑基鱼塘一度变得冷清沉寂。发展是最大的保护,2013年以来,湖州市将保护开发“桑基鱼塘系统”与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推动古老的生态智慧在高质量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在和孚镇荻港村,夏季正是桑叶繁茂和桑果成熟的好时节。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桑叶,被送进了这家蚕业公司的机器智能操作间。蚕房内通过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蚕宝宝的生活环境舒适,顺利长到三龄,再分发给荻港村当地农户饲养。

  在荻港村有100来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的老人都在养蚕。在养蚕负责人施雪琴的蚕房里,蚕宝宝铺满了整个地面,她的父亲忙着拾掇桑叶,就连102岁高龄的奶奶也没闲着。从懂事起就和桑蚕打交道,至今已经养了50多年蚕的施雪琴,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桑叶不仅能喂蚕,蚕的粪便蚕沙还成了天然的鱼饲料和鱼塘肥料,不需要再给鱼投喂饲料。渔民章阿宏20多亩的鱼塘里,至今还延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一年下来能有六七万元的收益。

  为了让桑基鱼塘的生态价值不断焕发新生机,当地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以果树、油菜替代桑树的果基鱼塘、油基鱼塘等新的搭配模式。

编辑:郑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