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

2017-01-11 11:07:00来源:央广网

   导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央广网策划推出《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专栏,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理论表述及形势论断,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深度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月6日至8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涛 摄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

  习近平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陈凯龙

   【专家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为党的建设提供深厚历史积淀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中国古代文化提倡修养浩然正气,抵御外界诱惑。

  在中央党校教研部党建原理室教授陈凯龙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很多为人和修身之理。几千年传统文化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用来阐释生命奥义,提供精神支撑。”陈凯龙认为,若贪图享受、拜金主义盛行,民族将沦为懒散、堕落、无所作为的民族。党和民族要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汲取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要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加强管理监督,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七次全会上,习近平在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启示时说。

  “干部选拔不仅要把能干的人选出来,更要把品德好的选上来。”陈凯龙表示,选拔干部要从根本上解决买官、卖官、贿选等腐败问题;要建立合理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要明确用人失察和带病提拔的主体责任,相应单位、相应组织部门和相应考察过程都要有责任承担者;同时还要增强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为党输送年轻血液。

  “培养干部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并非选用上来便可一劳永逸。”何增科认为,领导干部不仅要选好、用好,更要加强监管。领导干部选上来后,拥有更大权利,也将面临更大诱惑,如若对其放松管理,可能会滋生腐败,要做到选好、用好和管好的全过程管理。(高艺宁)

编辑: 吴海波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