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对话朱德嫡孙朱和平:大力发展机器人等新兴学科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7-03-10 13: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 王晶)“如今,像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很多新兴领域的专业都亟需建设,这些都是我们打造制造业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

  昨天(9日),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德嫡孙朱和平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谈及建设“双一流”大学时说到,如今市场上对于研究型人才远远供大于求,高校建设也涉及到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建设“双一流”大学要弥补“985”“211”工程建设留下的“遗憾”。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

  观点

  “双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评”“建”分离

  今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要综合高校学科水平、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

  “目前‘双一流’大学采取开放式的结构,首先要解决的是‘评’‘建’分离的问题。”朱和平谈到,如今部分“985”“211”高校或学科,实际上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部分院校需要按照标准评估。

  因此他建议,国家要尽快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评选、管理。“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一流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针对委员们提到的“双一流”建设问题回应时,概括了这样四句话:“竞争优选,学校觉得自己合格就申报;专家评选,参照社会评价;政府比选,在专家评选基础上来比较,服务于国家战略;动态筛选,不合格你就‘出去’。”

  另外,朱和平说,应用型高校主要涉及到如何“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应用型高校将成为一个类别,其中既有高层次的“世界一流应用型”高校,也有“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从而彻底脱离低层次学校的民众印象。

  “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一定要建设在产业链上,对产业链实现全覆盖。”朱和平说,但是建设难度及成本要比研究性大学的更大。

  呼吁

  新兴专业亟需建设 中西部高校要倾斜

  根据《办法》,“双一流”大学要以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

  然而,目前“双一流”建设虽说是在原有“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但在朱和平看来,还是有一些‘遗憾’。

  他认为,一是对中西部地区考虑的少,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国家应该更多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二是应用型高校过于单一,现在很多新兴领域的专业亟需建设。

  “比如大数据领域、机器人、互联网+、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这些专业都是未来发展方向,是制造业强国的根本,一定要下决心发展这些学科。”

  “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变了、经济发展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业大国。”他举例说到,就像我们当时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的“两弹一星”,可那时我国高校根本不具备世界一流条件,但只要国家需要,咱们就得建设。

  “国家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来决定国家人才培养的供给。”朱和平一再强调,建设“双一流”高校一定是要为国家服务的,这也涉及到“三去一降一补”,我们要去多余的产能,政府和市场更要“双管齐下”,鼓励多元化教学。

  观察

  地方“双一流”建设进行时

  湖南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开2017年部门预算,年初的支出预算数达到138.4亿多元。首次公开了湖南省在“双一流”大学建设方面的投入,这一专项资金高达14.8亿多元。根据湖南省的“双一流”建设目标,到2020年,湖南省将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5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或国内特色大学行列。

  山东

  “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争创国内一流。重点建设10所左右应用型高校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继续实施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江苏

  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全国新一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一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朱和平;双一流;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