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十九大你最关心什么?他们这么说

2017-10-17 16:46:00来源:央广网

  专家答疑

 

 

  带着大家对未来五年的期待以及对十九大关心的话题,央广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请他们进行解读。

  记者: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未来的经济走势应该会继续保持新常态。经济过快的增长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通过调控,经济增长速度虽然降了下来,但从长远来看,在质量上却是逐步提升。例如,企业节能减排和带来的向好的环境效应等。这些成绩虽然在数字上体现的不明显,但是民众的获得感却很强。

  未来,改革的成果会被更多的人所共享。早期我们的思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在新时期,我们的改革成果会让广大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共享,这也将是未来政策的一个重要的走向。

  在房价问题上,“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房子不再是一个投资品,它的投资属性会越来越低。现在很多大城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等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调控房价。

  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应该会有一些改革,这会使得教育质量上升,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会进一步上升,以此促进教育公平。

  记者:我国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确立文化自信?

  郭建宁(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若干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鲜明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文化自信。

  提出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支撑和根基。在这四个自信里面,道路是路径,理论是指南,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根基。我们讲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让中华民族以更昂扬的精神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者:接下来五年,从严治党的关键在哪些方面?

  郭建宁(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全面从严治党,要筑牢三条防线。

  第一是筑牢理想信念的防线。理想信念就是不忘初心。路走得再远,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这是一个根本,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我们不能缺钙。

  第二是筑牢纪律和规矩的防线。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拾起来,这样我们就有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处分条例》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三是筑牢法治严惩的防线。有了贪官就要判刑、进监狱,有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不得减刑。我们还有红色通缉令,高压反腐的态势已经形成。

  理想信念不想腐;纪律和规矩不能腐;高压反腐、法治严惩不敢腐。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还要继续的做下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记者:未来五年,我国外交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我国将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

  王磊(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首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按照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应该会继续保持6.8%左右的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进一步提升,能够进一步为中国外交赢取一个比较好的局面。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外交应该会更加活跃。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奋发有为。在未来五年,会进一步呈现出在多边外交层次、主场外交成果、全球治理层面以及周边外交层面的一些新外交理念。新的外交实践应该进一步彰显出中国自身的特色。更加奋发有为的特点,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三个层面 就是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是日益提升的。这就意味着未来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的作用将进一步赢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可能在未来五年 ,更多的一些外交理念 、外交思想, 会在国际社会上更加值得期待。这也是十九大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议题,在外交方面我们会贡献出什么的中国方案、会提出一些什么新的外交理念,也是指导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外交的一些重大突破。

  记者:孙冰洁  陈锐海  王晓蕾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十九大;关心;专家;解读

十九大你最关心什么?他们这么说

“对于十九大,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带着疑问,大会开幕前,央广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为您收集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以及大家感受到过去五年身边所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