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谁不说咱家乡好】武安市委书记魏雪生:趟出一条去产能的“多赢”之路

2018-04-12 17: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 王志达)“痴翁泛舟画廊里,疑是三峡迁武安。”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除了优美独特的山水风光外,作为传统老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基地,长期以来,钢铁就是武安的名片,成就了其“钢都”的美名。声漫视频>>>

   “钢铁成就了武安,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武安市委书记魏雪生表示,“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保增长压力大、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限制、钢铁企业围城”等诸多现实问题。

  

  河北省武安市市委书记魏雪生接受央广记者专访

  趟出一条去产能的“多赢”之路

  “武安钢铁鼎盛时期,直接从事钢铁产业的工人有7.5万,全市一大半人口都跟钢铁搭着关系。”魏雪生告诉记者,2012年,武安钢铁产能达到历史最高,全市18家钢铁企业,拥有高炉62座、炼铁产能3776万吨,转炉46座、炼钢产能3582万吨。“这个数字比1958年整个中国钢的产能都要多。”

  武安因钢铁而发展,也因钢铁而“烦恼”。随着市场、政策、环境、要素等诸多约束,魏雪生逐渐认识到,钢铁产业的发展绝不是规划越大越好。在我国钢铁产能全面过剩的背景下,压减钢铁产能也成为武安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3年刚开始去产能的时候,我们的认识程度不高,当时压减的多是闲置装备,相对容易。到了2016年,武安去产能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由于需要拆除在产装备,企业生产链条被拦腰斩断、区域金融风险加大、1.6万多名职工批量下岗等问题相继出现。

  现实处境倒逼我们‘闯难关’、啃‘硬骨头’,我们就一定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干!”

  2016年3月,武安市委市政府针对每个钢铁企业承担的任务、产生的损失及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进行了测算评估,一企一策制定完善工作方案,以搭建县级产能交易互助平台为核心,打响了去产能攻坚战。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承担几万吨、几十万吨不等的去产能任务,每家企业都不可能通过‘拆边去角’完成,这样就会倒逼企业进入政府搭建的产能交易互助平台,形成‘去产能共同体’。”让不拆炉子的出钱,拆炉子的得到补偿,钢铁企业因拆炉子造成的损失由全市所有钢铁企业共担,这一创新做法最大限度减轻了转型带来的阵痛和影响。

  2017年8月底,一个喜讯传来:随着东山、广耀、运丰三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武安市顺利完成了2017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同时也标志着该市五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圆满收官。

  魏雪生告诉记者,五年来,武安压减铁931万吨、钢818万吨,分别约占河北省压减任务的14%和11%。不仅行业效益实现翻番,钢铁产能利用率也由2012年的不足一半,提高到目前接近80%的合理水平,成功趟出了一条产能压减、整合重组、退城进园的“多赢”之路。

  

  河北省武安市市委书记魏雪生接受央广记者专访

  在保蓝天一侧加大了砝码

  “以前站在家门口,就能看见不远处钢铁厂里冒出的白烟遮天蔽日,家家户户的棚顶上落满了厚厚的黑色粉尘。”在武安百姓过去的印象里,一年很少能看见几次蓝盈盈的天。

  “武安是个环保大县,历史欠账多,产业结构重。”随着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深入,在保蓝天还是保生产的天平上,武安在保蓝天一侧加大了砝码。据魏雪生介绍,2017年以来,武安市钢铁企业的环保投入达50多亿,是前五年的总和。“今年我们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将近100亿元。”

  采访中,魏雪生向记者展示了武安亮眼的环保成绩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方面,武安在前4年已取缔1400多家的基础上,2017年共取缔1312家、规范提升782家;229项钢铁、焦化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在保证群众冬季取暖基础上,取缔燃煤锅炉590台完成绿化造林超20万亩,3年来植树的总数是前10年的总和……

  压减钢铁产能、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武安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也把目光瞄向绿色新兴产业。魏雪生告诉记者,经过连续多年高强度投入建设,武安新能源项目已完成投资100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从材料到电池、到储能,再到整车装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成为武安新兴产业大发展的标志与开端。

  2017年,武安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48亿元、利润2.8亿元。魏雪生说,新能源产业的引进,也为扭转“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企业接纳了4000多名钢铁企业下岗工人,有效解决了去产能所带来的人员安置难题。

  “我们通过再次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专题招聘等方式,与新兴产业用工需求对接,将钢铁企业下岗职工做好了‘二次安置’。比如银隆新能源产业园现有职工9300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来自钢铁企业。”魏雪生告诉记者。

  “三到”活动与群众零距离

  2016年7月19日,武安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全市2137户百姓房屋被毁,其中损失严重的有530户。居无定所的受灾群众让魏雪生十分牵挂,灾后重建中,魏雪生先后25次深入到受灾最为严重的马家庄乡走访调研。

  “叔叔阿姨们我叫杨亚丽,过去我们一家人虽然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家里但依然觉得幸福爸爸突然病倒让我们这个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好无助好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这是‘7·19’以来我最郁闷的一天。”看到父母卧病在床,哥哥双目失明,12岁的杨亚丽独自撑起了整个家,魏雪生感到深深自责,“没想到作为全国百强县的武安,还有如此贫困的人口挣扎在绝望中!”

  通过深入调研,魏雪生意识到,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深入到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才能晓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

  走访中,魏雪生还发现,干部群体中的一些作风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有的同志当领导干部时间长了,就觉得‘高人一等’,甚至错误地认为,职位越高,越应该管‘大事’,遇到群众为一些‘小事’找上门,就颇为不耐烦。有些基层干部甚至不敢上手解决问题,报喜不报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如果老百姓的声音都不敢去听,就无法正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2017年9月,武安开始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建立了新武安微信平台,公开办理网民反映的民生问题。魏雪生告诉记者,这扇“门”刚打开的时候,网民的声音十分尖锐,抱怨、指责不断。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在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并对一些难以办成的反映事项给予合理解释后,群众看到了实效,捋顺了心气,反映问题也越来越理性。

  “办理群众反映事项,是让基层的声音上升进入决策层,我们还需要让领导干部‘沉’下去,接地气、解难题、办实事。”

  2017年11月开始,武安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开展了“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三到”活动,各级干部均深入各自业务末端,主动寻找工作突破点,为群众排忧解难。“包括档案局这样以往被认为是业务单一的‘清闲小部门’,也深入钢铁民营企业,帮助企业规范员工档案资料,指导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解决了大批工人的实际问题。”

  数据显示,“三到”活动开展以来,共办实事3200余件,扶贫救助捐款100多万元,解决信访矛盾1340件。这项以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创新,经过几个月时间,便推动解决了大量现实难题,其中包括很多长年悬而未决的“卡脖子”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三到”活动的开展使干部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明显增强,武安市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由此明显改善。“看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戴,我们尝到了甜头,也更有干劲。”魏雪生说。

  专访视频:李帅 郑平平

  声漫剪辑:冯源

  设计:张慧玲

编辑: 巩盼东

【谁不说咱家乡好】武安市委书记魏雪生:趟出一条去产能的“多赢”之路

“痴翁泛舟画廊里,疑是三峡迁武安。”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除了优美独特的山水风光外,作为传统老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基地,长期以来,钢铁就是武安的名片,成就了其“钢都”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