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同心筑梦 休戚与共——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8-09-04 14:54:00来源:央广网

  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 王晶)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习近平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如何筑牢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提出了24个字,即“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

  在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看来,这24个字确立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领域,核心是“共同性”,显著体现了中非亲如一家,患难与共,发展共享。不论何时,中非命运共同体都会将共同利益视为重中之重。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立意高远,掷地有声,大气磅礴,却又落到实处。”外交部原非洲司司长,中国前驻马里、摩洛哥大使程涛认为,习近平的讲话,给出了一个关于如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务实又具有战略高度的回答。

——携手打造责任共担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利益、命运和责任,三者紧密相连。”在中国政府原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前驻津巴布韦、南非大使刘贵今看来,命运共同体,即是利益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责任共担”,意味着加强协调,凝聚共识,要共同维护包括中国和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认为,“责任共担”,是指要发挥中非双方的主体性,体现对非洲国家的尊重,也为中国和非洲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责任共担’强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非洲的共同任务,要靠双方共同努力,而非仅靠中国单方面的援助。”刘鸿武说。

——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习近平说,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我们从来不把自己视为捐助者,而是看作非洲的合作伙伴。我们所奉行的是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目的,而非追求单方面的利益,这一点是一以贯之的。”在刘贵今看来,正是因为中非之间形成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关系结构,中非合作才能在过去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曾爱平告诉记者,中非在合作共赢方面的举措一直是务实有效的。“基础设施、人才、资金不足是制约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三大短板。为解决上述问题,中非间的务实合作将展现出巨大潜力。”

——携手打造幸福共享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曾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刘鸿武看来,中非合作最终应造福于双方人民,而不是单方面的利益索取。

  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习近平宣布,中国愿在推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刘鸿武认为,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联通行动、贸易便利行动、绿色发展行动、能力建设行动、健康卫生行动、人文交流行及和平安全行动,这“八大行动”更贴合非洲人民的切实需求,满足非洲人民的迫切希望。

——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都拥有荡气回肠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我们都为中非各自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也愿为世界文明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说。

  刘鸿武告诉记者,在中非文化领域合作中,我们一直主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以一种文化覆盖或取代另一种文化。

  这一观点与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李新烽不谋而合,“中国和非洲文化各具特色,都是人类文化宝贵的组成部分,二者取长补短,方能交相辉映,共同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李新烽进一步指出,文化共兴,还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文明促进,这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和文化基础。

——携手打造安全共筑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如果非洲国家实现不了和平稳定,中非命运共同体也无从谈起。”程涛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非洲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打造安全共筑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急非洲所急,抓住了解决非洲发展问题的关键。

  刘鸿武告诉记者,中国一直特别注重在安全领域加强与非洲的合作,把其作为非洲实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中国为非洲安全提供了很多有效合作方式,成为国际社会推动非洲安全合作中最重要的外部力量。“此次把‘安全合作’作为‘八大行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凸显了中国对非洲安全一以贯之的重视和支持。”刘鸿武特别提到。

  “历经磨难,方知和平可贵。”曾爱平表示,一方面,我们主张非洲国家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尊重非洲的主导权,尊重非洲国家领土主权;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能够长期保持政治稳定的大国,其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值得非洲国家借鉴。

——携手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中国不断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不想让非洲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曾爱平说,把生态保护纳入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范畴,说明中非合作绝不能以牺牲非洲环境为代价。

  刘鸿武向记者介绍,非洲国家天然拥有绿色发展的良好禀赋和潜力。“那里绿色资源丰富,阳光充沛,土地广袤,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无边无际的森林。”在刘鸿武看来,绿色发展,是适合非洲国家发展诉求的有效路径。“未来中国和非洲发展中,也把绿色、低碳、环保作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一个基本标准,这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鸿武说。

编辑: 吴海波

同心筑梦 休戚与共——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看来,这24个字确立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领域,核心是“共同性”,显著体现了中非亲如一家,患难与共,发展共享。不论何时,中非命运共同体都会将共同利益视为重中之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