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进博会日记|7天,在这里感受多元世界之美

2018-11-10 17: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1月10日消息(记者马文静)“哪里还能买进博会的门票吗?想去看看。”在临近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地铁站,不时有人这样问道。尽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接近尾声,但观众的观展热情依旧高涨。9日,进口博览会迎来首个普通观众开放日,观展客流达到高峰。

  上午10点不到,上海市民王阿姨和两个朋友在进口博览会所在的“徐泾东”地铁站下了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电视就觉得肯定蛮好的,家里有小宝宝,女儿让我来看看有什么好用的婴儿用品。”“顺便也看看珠宝首饰呀!”另一个阿姨笑着说。

  在进博会走廊内的巨幅宣传画前,观众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记者 马文静 摄)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产品的品质成为许多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进口博览会上,来自17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带着数以万计的产品前来,让观众大呼过瘾。“这些国内能买吗?在哪里可以买?”走在展区里,时不时就能听到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各地交易团已经在进博会上铆足劲儿“买买买”了。通过一场场采购会、洽谈会,采购商已经加满了“购物车”。例如,在“义新欧”沿线国家进口产品采购会上,来自著名小商品聚集地义乌的20多家采购商与来自10多个国家的境外参展企业现场签订了采购合作协议,意向金额2.5亿美元。在河南交易团采购合同签约仪式上,河南企业与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达成了127个采购合同,合同金额217亿元人民币。

  “生意”要谈,文化交流也没有停歇。在进博会上,不少参展商就选择用文化元素吸引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注意。无论是当地特色的文化展现,还是产品与中国元素的结合,30万平方米的展区里,文化的交流成为“生意”之外,进博会为大家带来的另一份礼物。

  乐高集团的展区内,积木与中国元素结合,别有趣味。(央广网记者 马文静 摄)

  在非洲加纳艾达斯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工作人员演绎着当地特色手鼓,欢快的节奏引来大批参观观众观看。在国家馆内,巴西乐队正在热情地演奏南美音乐,观众沉浸其中,气氛活跃。在白俄罗斯馆,白俄罗斯特色的歌舞表演节奏感十足,直到表演结束观众仍不舍离开。

  在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一名加纳工作人员正在表演。(央广网记者 马文静 摄)

  在乌克兰国家馆正在播放旅游宣传片的大屏幕前,李先生和妻子停下了脚步。“没想到乌克兰这么美,以前没有关注过。”李先生表示,国家馆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展览很有特色,在这次进博会之后,希望有机会能够去这些国家去看看。

  作为记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呢?从报道开始的7天里,我与说着各国语言的展商擦肩而过,也与许多展商进行了深入探讨,好奇心在这里得到了极大满足,也不乏对世界之大、文化之多元的感慨。借进博会之机,博览全球。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了解了各种先进技术之后,自己似乎离未来前沿更近了一点,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之后,自己似乎与世界更近了一点。

编辑: 曹宇

进博会日记|7天,在这里感受多元世界之美

“哪里还能买进博会的门票吗?想去看看。”在临近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地铁站,不时有人这样问道。尽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接近尾声,但观众的观展热情依旧高涨。9日,进口博览会迎来首个普通观众开放日,观展客流达到高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