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奋斗的中国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有一种奋斗叫坚持

2018-11-14 18:15:00来源:央广网
  
 

  视频拍摄:彭兆伟、荆宇琦

  视频制作:彭兆伟

  配音:刘一荻

  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刘一荻 魏文欣 高艺宁)“坚持”、“静心”,这是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说得最多的词。

  眼前的刘飞中等个头,安静而沉稳,说话不疾不徐。在教育生涯的前16年,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他,和学生打成一片,纯粹又快乐。如今,作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扎根当下、布局未来,坚定而又自信。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刘飞觉得,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的芳草地国际学校应该走在前列,为“教育国际化”提供“芳草经验”。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荆宇琦 摄)

  从冷场到从容:“教育者必须有一颗安静的心”

  1986年,刚从北京朝阳师范学校毕业的刘飞走进垡头第二小学,思考着“教什么”的人生课题。

  人生是富有戏剧性的,本想成为数学或自然课老师的刘飞接受了校长的指派,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拐”进了一条自己意料之外的人生路。

  万事开头难。直到现在,刘飞还记得自己讲的“人生第一课”。“我记得40分钟的课我只讲了20分钟。”第一次走上讲台的他并没有摸清楚讲课的方法,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们保持课堂的互动,准备好的教案20分钟就被刘飞完整地读了一遍。剩下的20分钟做了什么?刘飞笑着说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尴尬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

  这个小小的曲折并没有动摇刘飞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决心。刘飞静下心来思考,研究讲课方法,常常挤出时间听师傅的课,认真琢磨、吸取经验、反复练习。对这段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的日子,刘飞说:“如果一个老师真正能够致力于学、致力于教、致力于课,那他的事业会不一样,他的工作的质量也会不同。想教好语文就要不断地涵养自身,你自己得真正地去读书,你自己得真正地去作文。通过这个过程促进自身的提升,自身提升之后才能够把更好的一面带给孩子,所以我想校长的一个决定可能使我和孩子们都会受益。”

  从一开始的尴尬冷场到后来讲课时的从容自信,16年的一线教师生涯让刘飞收获颇丰。在他看来,“静心”是一名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有一颗安静的心,你如果不秉持这份安静,跟着风走,那有可能轰轰烈烈,但会所得有限。”

  刘飞很认同一种说法:教育工作是在重复中螺旋上升的,“不在重复中升华,就在重复中消沉”。其中会有枯燥、会有激动、会有失落,也会有丰收。作为教育者,秉持静心,坚持做一件事,这是刘飞最为看重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真能够静下心来关注到他最本真的东西之后,或者说能够关注更本真的东西促使他静下心来,能够坚持下来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我想没有什么事做不成,”刘飞说。

  

   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从教师到校长:干一行爱一行

  1994年,刘飞“转学”执教垂杨柳中心小学,2002年开始担任该校副校长,2010年3月9日担任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小学校长,一直和学生们打交道的“刘老师”变成了“刘校长”。这次偶然的转岗让刘飞的人生轨迹又一次发生偏转。他坦言,在最初的阶段,自己更倾向于教课,或者成为一名教研员,“做一线我能够从孩子身上体会到那种纯真,这就是我的乐趣。”

  能爱一行干一行无疑一种幸运,但大多数时候,干一行能否爱一行对普通人来讲更为现实和重要,刘飞觉得自己偏偏有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勇气。他坦言,既然自己最终选择了学校管理岗位,就应该爱上它,并且静下心来做好它。“做了校长之后,你的好想法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学校,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局面中去思考学校教育的问题,思考教育的本质,又能够获得另外一种快乐。”

  从小到大:“小小联合国”里的国际交融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中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从1956年建校伊始,“国际化”和“开放”便是这所学校最显眼、也最特殊的标签。目前拥有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被誉为“小小联合国”。通过集团化办学,芳草地国际学校如今成为了拥有14个校区,8000多名学生的“教育航母”。

  芳草地国际学校规模大、涉外活动多,“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研究芳草地国际学校近60年的发展,把握住它的脉络,清晰它的使命。”

  什么是国际学校?什么是国际化?这是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一直在潜心思考的问题。刘飞眼中的国际学校更强调中外文化共融互建,打造既具有东方传统优势,又能吸纳西方教育精华的国际化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学生。仅仅有个国际部、有几名外国学生、几名外国教师远远不能称为“国际化学校”。对芳草地国际学校来讲,如何让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在这里和谐共处,刘飞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让世界各地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你好’两个字,根据孩子的笔迹我们再去雕刻,做成‘你好墙’,传递一种友好、友爱。”在刘飞看来,芳草地国际学校就像一个国际大舞台,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展示、交流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而自己作为校长,则会“帮助学生搭台,让家长,包括使馆的资源进到学校,把各个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这个平台传递出来,让更多国家的孩子了解。”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而刘飞骄傲地说,9月4日,芳草地国际学校里也召开了一次完全由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策划的迷你“中非合作论坛”。学生们通过前期对中非合作论坛和非洲整体概况的研学,分组介绍北京峰会以及非洲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内容。来自苏丹、喀麦隆、埃及、南非、冈比亚、加纳等地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国家。他认为,一次迷你的中非合作论坛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们感受中国和非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们成为一名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小小中非论坛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刘飞心里满是藏不住的高兴。

  

  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前排左二)。(资料图片)

  从东到西:让中外教育找到一个平衡点

  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将中国带入了全球的宽广海洋,国际化教育成了难以回避的发展潮流。如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就读于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国际部,不同的文化在校园里百花齐放、相互交融,芳草地的学子遍布世界,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播撒到了世界各地,这一切无不凸显着开放的中国教育。

  着眼未来,中国教育应当如何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样的课程能让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中国国内如何进行国际化教育?作为有着60年发展之路的国际化学校,芳草地“最有发言权”。

  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教育交融让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更加明显。刘飞觉得,这是中国教育发展、进步的好时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优势非常明显,科学性非常强,能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给学生系统的认知。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国外的主题教学有机地融合进来,让中西教育在中国大地上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适度点。”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芳草地国际学校在教育方面特别关注的一点。

  刘飞用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和创新教育诠释着自己对于教育国际化的理解。缓缓转动的地球仪给了刘飞灵感,他设计了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帮助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学生们打开国际视野,“转动地球仪,潇洒走世界”。清脆动听的歌声让刘飞找到了一条国际交往的新思路,于是芳草地校园中多了一门歌剧课。稚嫩的童声用英文演唱着中国歌剧,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

  “我觉得有一种奋斗叫坚持。”在教育行业耕耘播种的32年中,“坚持”两个字始终是刘飞的奋斗主题。刘飞觉得,奋斗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但如果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钻研,无论是坚持“让自己静下来”,还是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能够做到这四点,我觉得一生就没白过。”

  教育生涯的前16年,作为语文教师的刘飞,致力于把课教好、跟学生们打成一片。如今作为一名校长,他的愿望并不复杂、依然单纯:“成为一颗安静的小草,在这个芳草园中散发芳香。”

编辑: 田甜

【奋斗的中国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有一种奋斗叫坚持

“坚持”、“静心”,这是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说得最多的词。眼前的刘飞中等个头,安静而沉稳,说话不疾不徐。在教育生涯的前16年,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他,和学生打成一片,纯粹又快乐。如今,作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扎根当下、布局未来,坚定而又自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