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心之年丨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看好病人是我健康的强身剂 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2019-03-05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记者李帅、张凯航/摄)

  编者按: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与新中国一同诞生、共同经历风风雨雨。他们,是各条战线的精英力量,是你我身边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履职尽责,始终将人民的嘱托牢记心间。迈入“从心之年”,他们始终不变的是将一颗初心捧在胸口、化为日常。央广网2019年两会特别策划《从心之年》,与古稀之年的代表委员忆往昔、话人生、谈履职,为再出发寻找“心”力量。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张琼文)他,从业40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张凯航 摄)

  “医生是患者培养出来的,尤其我们中医大夫,越到老了经验越多一点。”

  古稀之年的张伯礼尽管身兼数职,但他始终坚持每周出诊,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辍。或许,这是“从心”最有力量的诠释。

  3月3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聚焦中国声音。张伯礼代表也带着他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赴京。两会间隙,张伯礼代表接受了央广网的专访,讲述了自己从医四十余载,依然奋战在医疗第一战线的“从心之路”。

  “我从不吃补品,看好病人比任何补药都好”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生,只要身体允许,就应该坚持看病”。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张伯礼作为研究生,在天津中医学院师从国医大师阮士怡,走上岐黄之道。他说,“我从来不吃补品,看好一个病人,对我来说产生的幸福感比补药还好,它就是促进我健康的强身剂,也是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张伯礼在天津国医堂出诊(受访者供图)

  “顺境逆境,我从没有想过放弃从医”

  当记者问到为何走上从医的道路,张伯礼面带微笑讲道,“家里人让学的,过去我们学医,出来以后就得从医”。轻描淡写的回答背后饱含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坚守的决心。在谈到从医数十年、历经苦难是否想过放弃,张伯礼说,“开始从医并不一定是享受,学了这个专业就得干这个活。那时候出诊就是骑个自行车,背着个大诊包,没有白天黑夜,什么样的病人都得看。要抢救的,要手术的等等。而且医疗条件非常差。但后来我感到医生是很神圣的,能治病救命,是高尚的。所以我从来没想过半截脱岗,从来没有,顺境逆境都如此。”

  “尝到了中医的甜头,我被它的魅力折服”

  上世纪60年代末,张伯礼来到天津大港的医疗队,当时医疗队缺医少药的问题十分严重,他看到中医用中草药也能治病救人,于是年轻的张伯礼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一个年轻小伙子肠梗阻疼得要命,要送到40里地外才能手术。情急之下,一位老中医就给他开了一副中药,灌下去以后不到两个小时,这个病人就肚子疼得厉害,便很多大便,患者得救了。所以就觉得中医药还是很值得去学习,就跟着老中医学习。”

  之后的张伯礼系统的学习了两年半中医,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年轻的张伯礼抓住这一难得的好时机,并在当年一举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

张伯礼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办公室(受访者供图)

  “《中医药法》,我几次提起,又几次撂下”

  中医药立法是几代中医药人的心愿,自1983年第一次提出,历经33年,2016年12月,中医药法成功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正式颁布。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从这部法律的提出、计划、调研、讨论、审议、编写……张伯礼代表全程参加,他说,这部法律通过审议的那天,我真的是激动了,也兴奋了。古老的中医有了法律,在法律的规范和扶持之下,中医会更健康的发展。但是它的诞生过程之艰辛,我想每一位中医人都能体会。
    《中医药法》施行已一年半,张伯礼代表介绍,主导效果不错,起码大家有了法律意识。这部法律是综合性法律,包括临床医疗,科研,教育,产业,也包括中药,甚至也包括法律法规。“接下来,我们要让这部法律更好的落地,希望明年能够进行中医立法的执法检查。”这也是张伯礼代表今年两会上关注的事情。

张伯礼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受访者供图)

  “我常常告诫我的学生,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

  传承中医药事业,关键还要搞好专业教育。这也是张伯礼现在的工作重心。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起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我给学生讲课时候经常提到,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因为你犯一次错误,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医生要擅于去悟,去思考,去总结。”

  现在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是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当问到如何跟学生解释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张伯礼讲道,中医是包容的,学习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中医药一直在传承创新之中。也正如此才支持它几千年来学术常青、历久弥新,直到现在还富有生命力。

  “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从心所欲’是心地要更宽广,不纠结”

  《论语·为政》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张伯礼眼里,现在的他仍拥有着大好年华。“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不稀奇,健康长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张伯礼谈到他这个年龄的“从心之道”时认为,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不能放任自己。真正的“放任自己”是心地要更宽广,不纠结,不耿耿于怀。容人、容事,容自己。所以,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从而力所能及的给国家、给所从事的行业领域,提一些好的意见、建议,推动事业发展,更是他的追求,这个就是“不逾矩”。

  2019年3月1日,张伯礼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药配伍复方治疗理论研究”启动会上认真做笔记。(央广网记者 张凯航 摄)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要努力”

  采访接近尾声时,张伯礼对记者说,“你们年轻人,很辛苦,尤其在大城市打拼。但是一定要注意身体,要善于调理。很多老话要往心里去,比如春捂秋冻,粗茶淡饭”。当记者请教该怎样在事业上更成功时,张伯礼说,“就一点,有理想,更要有责任。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要努力。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有这种责任感的人是有动力的,有担当的。这比成不成功重要。但是相比于事业的成功,我其实更担心你们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就是这样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却有着青年人一般的抱负和活力,仿佛这种活力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沉寂。他总说,我现在做的就是我喜欢的。

  就如张伯礼所期望的,“张大夫,张老师,我希望人们一直这么称呼我”。

编辑: 蔡梦雨

从心之年丨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看好病人是我健康的强身剂,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与新中国一同诞生、共同经历风风雨雨。他们,是各条战线的精英力量,是你我身边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履职尽责,始终将人民的嘱托牢记心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