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寻求文化“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国电影朋友圈

2019-04-20 14: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王晶 王子衿)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以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影片、1958年的儿童电影《风筝》的故事为开篇。电影中,来自中国的风筝漂洋过海来到法国。

  如今,这个风筝又由法国演员苏菲·玛索带回到当日(13日)开幕式现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不断深入,本届北影节期间,有关于“一带一路”影视文化的话题被反复提及。而实际上,这个60年前象征着美好祝愿的风筝,或许也寓意着将照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友谊桥梁,促进中外电影人的交流与合作。

  但未来虽可期,我们也必须面对的是,合拍影片如何做到“内外兼修”?“一带一路”电影创作怎样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几日,多位中外重量级影人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结合自身经验谈到,“真情实感”才是合拍片“语言密码”;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故事是克服文化差异的关键;只要找到具备文化共鸣性的主题,影片就能成功“点石成金”。

  

  上个月,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成为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G7国家。而就在昨天(19日),中意电影合作圆桌会也落地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从放片到结盟 日渐突破文化交融新边界

  “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每年6百亿票房的巨大市场,是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影视企业看好的两大核心优势。”在被问及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文化发展态势时,身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的朱玉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这样一个确切的答案,他认为,接下来的交流只能是越来越紧密,双方电影产业资源互补,将形成新一轮的新电影浪潮。

  很显然,这些话并非客套之词。从今年北影节首设的“一带一路”展映单元便可见一斑。

  这几日,在“一带一路”单元展映现场,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精品电影预告片在不断循环播放,吸引不少国家地区的媒体和参展商驻足观看。“不仅可以领略‘一带一路’国家的风土人情,还可直观地了解到当地的社会现状。”中影动画常务副总经理宋薇薇说到。

  “一带一路”展映单元,包含了当前与中国交流合作最为密切的几个国家电影的专门展映,如聚焦于印度现实主义影片展映的“超越宝莱坞”、集合日本最新电影放映的“日本电影周”,同时也力推对于国内观众相对陌生的印度尼西亚近年优秀作品的“印尼风情画”、及选取荷兰近几年新锐导演代表作的“荷兰新生代”。

  期间,包括《敦煌大冒险之善财童子》在内的“一带一路”领域内的26部动漫影视影片集中路演,意向签约额数亿元。

  不仅如此,在“丝路光影”展映单元,组委会也精选了来自丝路国家的精品电影,其中包括直击伊朗古老守旧传统的《三张面孔》、讲述土耳其文学青年生活现状的《野梨树》、描写非法移民在莫斯科挣扎生活的《小家伙》等等。

  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一带一路”主题影片《共同命运》也亮相北影节。该片拍摄期间,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我要陪伴一名大山里的女孩前往首都内罗毕,为自己和同学们寻找一名美术老师。”负责《共同命运》肯尼亚部分拍摄的曲江涛说,跟拍刚开始几天,学校就对剧组下了“通牒”,禁止他们继续拍摄,否则将强制女孩退学。此时,女孩的母亲主动提出帮助他们“搞定学校”、解决困难。

  “整个团队也都被这种奇妙的‘共命运’情绪所感染。”曲江涛感慨道。

  “任何的电影,只要是好电影就是由用心和负责任的人做的。”谈到合拍片的创作时,北影节期间,在“‘一带一路’动漫影视推介暨创投会”分享环节,新西兰电影委员会主席穆来登·伊万尼奇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新西兰也正努力寻求并制作新西兰和中国的合拍片,新西兰是最早与中国谈电影和电视合拍协议的国家。“我们非常看好两国政府间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两国间定期接触、互动、互派团队,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电影和电视合拍项目。”穆来登·伊万尼奇说道。

  目前,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尼泊尔、乌克兰、尼日利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在积极地与中国开展电影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元化产业链。

  从被质疑到卖座 中印合拍片缘何更“合拍”?

  近年来,尽管合拍片发展迅猛,但部分合拍片却长期被质疑存在内容生硬、文化嫁接感过强等问题。可有趣的是,近年来中国市场对于印度电影,特别是喜剧电影的反响却整体偏好。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前两年《摔跤吧!爸爸》以超高口碑狂揽13亿票房,成为史上在中国最卖座的印度电影。由此开始,印度电影打开了中国电影市场,其中还包括如揭示贫富差距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直面教育体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涉及宗教信仰体系的《我的个神啊》......

  随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神秘巨星》,直到最近的《调音师》,也都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成绩。而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印度影片也自然成了重要的参演力量。导演萨蒂亚吉特·拉伊的经典之作《大地之歌》在这期间上映,沙鲁克·汗最新作品《零》更将成为本届电影节闭幕影片。

  北京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茂飞认为,三方面特质奠定了中印度在电影合作与市场投放方面的良好基础。

  在周茂飞看来,中印两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就为两国合作开发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由于中印两国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必将会在电影市场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此外,中印两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电影合作框架机制,对于未来发挥双方优势,培养优秀人才等都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印两国电影文化交流与市场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周茂飞说道。

  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印度影片就在中国盛极一时,《流浪者》《大篷车》成为当时一代人共同的观影记忆。上世纪初期,《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在当时几乎人尽皆知。而印度电影也因其随时而来的载歌载舞场景,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记者在展映单元注意到,今年特设的“超越宝莱坞”单元,却避开了中国观众熟知的印度宝莱坞大片,没有载歌载舞的演出,没有过于喜剧化的故事内容,而是推出了宝莱坞之外的印度写实主义影片。例如,单元中最具分量的便是享誉国际的印度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的经典之作《大地之歌》《大河之歌》《大树之歌》,合称“阿普三部曲”。

  除了展映单元,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还特别设立了“中印电影合作对话”主题论坛。在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看来,“电影题材的选择应该有普适性,进而探索不同文化的深层内涵。”

  2018年3月,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中国大陆上映,票房大丰收的同时,也让中国观众体会到了超越国家与宗教的感动。影评人杨时旸说:“这部电影中描摹的情感,一方面是普通人身上最朴素的部分,比如,对孩子的怜爱;另一方面是我们已经羞于表达的、更崇高的层面,比如对承诺的尊重,对于信仰的坚持,以及对他人,哪怕是敌人的宽容。”

  与杨时旸的观点契合,该片导演卡比尔·汗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看法。“真正触动人心的故事在哪个国家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我不太会花时间想这些问题,只要有好的故事,并能活灵活现地把人物性格展示出来就可以。”

  从磨合到合作深入 “一带一路”电影创作未来可期

  事实上,中印两国的密切文化交流与合作,仅是作为响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一个缩影。

  就在上个月,意大利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加入“一带一路”。而在昨天,中意电影合作圆桌会也首次落地北影节。就在圆桌会开始前不久,五年前便在中国寻找合作机遇的亚历山大·西维斯特里 – Karma制片公司CEO,便拿下题材涉及旅游题材的大单,他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世界也迎来了一场更为精彩的文化交融与碰撞。

  而在今年的“天坛奖”入围影片中,也有不少中外合拍片受到高度关注。

  例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片《音乐家》,便是当下响应“一带一路”最典型的优秀电影项目。电影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度过的生命最后一段岁月,由著名演员胡军扮演冼星海。

  这部影片的成功拍摄,被视为中哈经贸合作历史的一个标志。

  近日,电影《大漠驼铃》也正在中哈两国同时进行拍摄工作。影片讲述女教师石榴花在哈萨克斯坦教授中国文化时的一段特殊经历。在哈萨克斯坦拍摄期间,创作团队还专程拜访了哈萨克科学文化研究院,听取了哈方专家对于该片创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而在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的影片《小家伙》,也是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共同参与完成的。这部影片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合拍片,而是由俄罗斯导演、哈萨克斯坦演员、德国制作人、波兰摄像师与中国投资人组成的国际团队携手完成,展现了崭新的电影投资合作模式。

  这部影片也同样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展映。

  不少专家表示,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其成功经验值得相互借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创作中,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身就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在电影创作与合作方面,应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正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副部长卢西亚·博根佐尼在中意电影合作圆桌会上所言,未来,“一带一路”电影创作可期。

编辑: 王丹蕾

寻求文化“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国电影朋友圈

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以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影片、1958年的儿童电影《风筝》的故事为开篇。电影中,来自中国的风筝漂洋过海来到法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