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73年安全走行1100万公里 “毛泽东号”创中国铁路机车新纪录

2019-08-07 07:5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记者王晶)73年前,“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承担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任务;73年后,“毛泽东号”依旧活跃在铁路线上,任务是旅客运输。

  这样一台富有传奇色彩的机车,注定走到哪里都不乏关注。

  昨天上午8点16分,刚一驶进站台就引来了不少旅客的目光,特别是两端车头前390公斤重的镀金毛主席正面像,将大家的目光牢牢吸引。随着“毛泽东号”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的一句呼唤“Z2次列车停车好了”,由HXD3D-1893号电力机车牵引的长沙至北京西Z2次旅客列车,平稳停靠在北京西站第一站台。

  “毛泽东号”电力机车结束十几个小时的牵引后,将驶回车辆段。(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曾穿越过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参与过唐山地震的抢险救灾……实际上,旅客对“毛泽东号”的关注,也因其几乎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巨变,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三个动力时代,历经五次换型、六台机车,如今转变为时速160公里的电力机车,担任牵引工作的Z1次列车,每天18时从北京西站整点开车,发往湖南长沙。

  车刚一落稳,恰好赶上旁边北京西开往包头的列车开始登车,不少旅客落座后发现旁边的“毛泽东号”,纷纷掏出手机透过车厢的玻璃记录下这一刻。但他们可能并不知晓,昨日这趟列车的安全抵达,标志着“毛泽东号”机车胜利实现安全走行1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5圈,再次创下中国铁路机车安全走行新的纪录。

  “毛泽东号”机车实现安全走行1100万公里(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车头上挂着‘毛泽东号’的徽章,我们在机车上工作就要对得起这个徽章。”每次出车结束后以及出发前,刘钰峰都会认真地把徽章彻底清洁一遍,让它保持常亮常新。他是“毛泽东号”正式由货运转客运的第一个班组长,也是前任(第十二任)司机长,是见证者,同样也是参与者。看着自己曾经驾驶的机车安全行驶里程数据又在增长,刘钰峰颇感自豪。

  “过去我们操纵货物列车,只在意机车冲不冲动,现在牵引旅客列车,我们应该开车想着坐车人,让列车更平稳,让旅客更舒适。”面对彼时任务变化,刘钰峰首先想到的是旅客的乘车体验。”他觉得,手中握住的是驾驶把就是“毛泽东号”安全行驶底线。“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这是刘钰峰和同事总结提炼出的“六不”安全值乘诀。可仅一项背不靠座椅,就意味着完成一趟出乘任务14小时02分,驾驶室里的刘钰峰,始终要保持上身笔直。

  刘钰峰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在其他同事拉火车时,跑到车厢最后一节亲身感受一下,“每当有旅客说,怎么车开了没感觉,我都特高兴。“那会儿他的目标是,让旅客在车厢内拿水、泡面都稳稳当当,“咱不能给‘毛泽东号’丢脸”,入行19年,刘钰峰18次车上过春节,如今他终于可以好好补偿女儿了,2018年底,他将机车闸把交到徒弟王振强手中。

  “我觉得‘毛泽东号’的精神和文化就是靠师徒传承下来的。师父带徒弟,完成1100万公里走行,其实都是人的传承。我一上车就由一个徒弟变成师父,然后再带徒弟,这么一辈辈的传帮带,学习做人做事。”刘钰峰谈到。

  现任“毛泽东号“司机长王振强正在驾驶机车(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接过师傅这一棒,33岁的王振强,成为“毛泽东号”机车的第十三任司机长。就在11年前,在庆祝机车安全运行800万公里时,那会儿他还只是个为临时帮忙来放烟花的学员。他记得,老师傅编的一句顺口溜“30年300万,蒸汽换内燃”。当时的“毛泽东号”机车用了30年的时间跑出了300万公里。

  但现在,仅3年时间,“毛泽东号”就已经跑出了一个新百万公里。

  它并不是一般的机车,而“掌管“他的司机也注定要”不一般“,从学习副司机、副司机到司机,千挑万选、百里挑一,最终在选拔出的四五十人当中,选出一两个人,才能成为“毛泽东号”的司机。而要晋升为司机长,则需要5至7年。

  由于“毛泽东号”功率大,对于客运来说冲劲也更大,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司机以毫米来推手柄。王振强说,所有司机在技术上都是过硬的,选拔司机长,要求更严格。可与这些规定和严格的训练相比,师傅对他的严苛程度更是出了名的,小到细致管理衣服系扣子的位置,班组事迹文章的标点符号,大到时刻关注旅客的体验感,不一而足。为了让旅客体验更舒适平稳,他所在班组在单位的整备线上,练习火车头与车厢的连挂,把小木棒立在驾驶室的操纵台上,看谁操纵时木棒不倒;挂车时在车钩上放一个水杯,里面倒满水,看看谁的水不洒……

  如今,王振强在继承老一辈“毛泽东号”人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也闯出了“80“后司机长的特色,针对平稳操纵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先后完成《客车平稳节能操纵法》等52项创新成果,其中部分成果的应用,使得机车的电能得以节省下来反馈给电网,下一台机车再回收利用。但这样却会增加这支平均年龄33.7岁的年轻机车组的劳动强度,打理事务也要更加精细。

  车内司机在做安全指引(北京铁路 供图)

  但在王振强看来,他不觉得苦累。与开高铁列车的司机相比,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是一种传承,一份光荣。“现在,我们不用到机车前看毛主席的头像,就知道这趟车是不是由‘毛泽东号’牵引。”王振强说:“尤其是在进站、出站的时候,感觉最明显。别的车多少会有些不稳,但这个车,始终平稳、舒适。”

编辑: 晓凡

73年安全走行1100万公里 “毛泽东号”创中国铁路机车新纪录

73年前,“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承担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任务;73年后,“毛泽东号”依旧活跃在铁路线上,任务是旅客运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