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6月28日消息(记者王茂盛 王朝朋 王伟)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28日在青岛召开,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ISO、IEC、ITU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铁路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全国质检系统、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尔集团等4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田世宏、张晓刚、ISO侯任主席John Walter、IEC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FransVreeswijk、ITU-T主任Chaesub Lee、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分别在论坛上作了演讲。
田世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中国积极探索实践,成立了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出台《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启动31项城市基础共性标准的研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17个城市、3个城区都进行了验证,在20个城市开展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工作,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当选ISO/IEC JTC1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召集人和秘书国,承担ISO/TC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重要任务,承担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联盟工作,与德国、英国、法国分别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组,初步形成智慧城市标准化路线图、参考模型、评价指标,为构建全球智慧城市模型分享了中国经验。
田世宏说,目前,中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双边标准化合作渠道,与29个国家开展了电子证书合作,推动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作为中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国家、行业、地方三级强制性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不断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化 “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2013年在第36届ISO大会上当选为主席,是ISO六十八年历史上担任最高领导人职务的首位中国人。他在致辞中表示,在人类社会共同的征途中,标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ISO标准已经成为迎接世界挑战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提到,2017年对ISO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ISO将庆祝它的70岁生日。70年来ISO聚集了成千上万名专家通过协商一致的模式来制定被世界广泛使用的标准。ISO的这种独特工作模式完全基于合作方之间的信赖、透明和合作,这也正是ISO超越其它组织的核心价值所在。70年来,ISO的大家庭从当初的25个发展到了现在的163个,发布了21000多个国际标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提供了帮助。
孟凡利在致辞中表示,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青岛产业发达、充满活力,孕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品牌企业,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青岛年国际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和支点城市,获得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称号。作为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率先实施了“标准化+”。目前,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设在青岛。青岛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0多项、国家标准800多项、行业标准900多项。依托“标准化+”,青岛加快向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迈进。
据了解,本届论坛还设有六个专题论坛,即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海尔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青岛大学分别承担的“自愿性可持续标准研讨会”、“先进标准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标准助推高铁装备与技术创新发展”、“国际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船舶海洋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教育”。
论坛过程中还举行了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揭牌仪式、以及由国家标准委、青岛市政府与ISO签订的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