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还原千年古音的江城铸钟人

2018-04-28 10:47:00来源:央广网

李明安和他所铸造的姑洗之大羽钟。

  央广网武汉4月28日消息(记者黄炎秋 张卓)1977年9月,在湖北省随州市城郊,一支部队在一个名为擂鼓墩的小山包上扩建营房时,偶然发现了比长沙马王堆还大六倍的超级古墓——曾侯乙墓。隔年,曾侯乙墓编钟出土,震惊世界。重达2567公斤的65件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墓中的木质钟架上,用木棍敲击仍能发出绵绵古音。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过去,西方考古学认为中国的十二音律是“舶来品”,而曾侯乙编钟则告诉世界,早在2400年前,中国就有了七声音阶和完整的十二音律,比现代钢琴只少了一个八度,却比现代钢琴早一千多年问世,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

  自出土以来,曾侯乙墓编钟只被敲击过三次。第一次是1978年出土之时,演奏了一首《东方红》;第二次是在1984年建国三十五周年之际,在中南海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第三次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由于文物过于珍贵,气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都会影响编钟的音色,如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编钟再现编钟神韵成了当时的难题。今年正值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记者在武汉古田采访到了一位编钟复制大师李明安,探访江城铸钟人的故事。

编辑: 郑睿

还原千年古音的江城铸钟人

1977年9月,在湖北省随州市城郊,一支部队在一个名为擂鼓墩的小山包上扩建营房时,偶然发现了比长沙马王堆还大六倍的超级古墓——曾侯乙墓。隔年,曾侯乙墓编钟出土,震惊世界。重达2567公斤的65件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墓中的木质钟架上,用木棍敲击仍能发出绵绵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