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水利改革开放40年:总投入超5270亿元

2018-12-07 11: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12月7日消息(记者张国亮)记者近日从浙江省水情宣传中心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按建设和完善水安全、水供给、水环境三大保障体系的治水思路,相继实施建设一系列防洪排涝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及水生态工程建设,使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

  截至2017年,浙江在水利方面投入就超过5270亿元人民币,建成超过1200座容量达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超过2000公里的一线标准海塘,近15000公里的5级以上堤防,11150座规模以上水闸,3000余座水电站。

  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洪涝、台风灾害频发,浙江牢筑安全防线,护卫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应对灾害威胁。浙江水利迎难而上,相继实施建设了沿海千里高标准海塘、钱塘江千里标准江堤、百城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太湖治理、强塘固房等防洪排涝工程。

  据了解,2016年底,浙江省启动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进一步补齐防洪短板。凭借越织越密的安全网,沿线的经济重镇,在面对洪涝台灾害时,变得更有底气。浙江受台风洪涝等灾害造成的各类损失也变得愈来愈小。

  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缺水问题成了又一个难题。“虽然浙江水资源总量较丰,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平低8%左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还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与人口和经济布局不匹配等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破解水资源困境,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浙江以“开源、引调、提升”工程为重点,相继建成了一批“保供水”重点水利工程,形成了多源供给、联网联调的水资源保障格局。

  浙东引水工程,就是其中一项“利在千秋”的引水工程。据了解,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骨干工程组成,引水线路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市18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这也是浙江历史上投资最大、跨域最广的引水工程。

  浙江省浙东引水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14年6月进入常态化引水至2018年9月底,浙东引水工程累计引水20.1亿立方米,相当于143个西湖的水量。

  不仅如此,40年的时间里,浙江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17年用水总量179.5亿立方米,比2000年的201亿立方米明显减少,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0年分别下降88.5%和86.8%,用水效率大幅提升,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浙江农村饮水安全同样得到了长足发展。2003年,浙江率先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目前已建成2.92万处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人口约3200万人,基本结束了千万农民喝水难的历史。接下来,浙江还将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行动,攻坚800余万农民“喝好水”问题。

  如今,设美丽河湖,守住自然生态,成为了浙江当代水利发展的突出主题。2003年启动“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以来,累计治理县乡河道长度近2万公里,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网初步呈现。

  从 “百城防洪”到“万里清水河道”,从“五水共治”到如今的美丽河湖建设,未来五年,浙江还将围绕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独特韵味的浙北江南诗画水乡、浙西秀丽河川公园、浙东滨海魅力水城、浙中锦绣生态廊道、海岛风情花园五大美丽河湖新格局。

  围绕这一目标,当前,浙江省的河道治理,也越来越强调要突出自然、人文和产业特色。通过挖掘河流本身自然特点以及特色历史人文、产业禀赋,让百余条花园河流展现不同的魅力。

编辑: 刘拓拓

浙江水利改革开放40年:总投入超5270亿元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水情宣传中心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按建设和完善水安全、水供给、水环境三大保障体系的治水思路,相继实施建设一系列防洪排涝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及水生态工程建设,使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