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探秘“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盛极宋元的东方大港

2017-05-08 08:37:00来源:央广网

  今年1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这个曾经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东方大港,让“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向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延伸。

  记者:你看这里都是高楼林立了。

  温太平:就是时代的变迁嘛。这个码头就是晋江的出海口,出去就是台湾海峡了,所以这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原来这个法石港,按照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这个大船有一百多艘,小船无数,见证了我们泉州繁荣昌盛。

  在泉州城的东南边,有一个湾连着湾的泉州湾,晋江和洛阳江在这里汇入大海,骑在两江之上的泉州是天赐的建港宝地。

  老人名叫温太平,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古稀之年的他经历了法石古港“內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海道”的辉煌,也见证了码头陷入海泥逐渐荒废、跨海公路飞架而起的变迁。

  温太平:我们住在这里,我们的父辈、祖辈就是从这个码头出海、出洋的,我爷爷到菲律宾、我爸爸到上海做生意,都是从这个码头上面出去的。小的时候,希望看到这个航标塔、许愿塔,每天都要祈求海神保佑父辈——这些航海者。

  早春的泉州,火红的刺桐花已经挂上枝头。其实,早在公元9世纪,刺桐树就在泉州普遍栽植,“刺桐”这个美丽的别称便因此而来。这个以“刺桐”之名蜚声世界的港口城市,在公元11世纪以后的东西方航运舞台上,独具魅力,引领风骚数百年。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泉州大概是南朝时期文献上开始有记载,泉州开始跟外国有海外交通贸易。那么到唐朝的时候,泉州的地位又上升了。唐朝的时候四大港口,包括胶州——就是越南,当时是唐朝设都护府,胶州、广州、泉州、扬州,唐朝最主要的著名的四大港口,泉州算一个,说明当时泉州的海外交通是比较发展的,对外贸易也比较发达。

  要从事海外贸易,就要有高超的造船技术,泉州造船非常发达,造出来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一个是造船,一个是航海技术,比如指南针的应用、对季风的利用,从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我们就知道,当时泉州人对季风的利用非常娴熟,这是一个条件。

  九日山文化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黄河告诉我们,这些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南宋淳熙元年到咸淳二年,冬季遣舶和夏季回舶的祈风活动。

  黄河:泉州因为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跟地形地貌,所以这个风来不来,对于泉州的海交贸易更加重要,风向不对,就到不了泉州,所以风就变得很重要。

  记者:那个时候主要靠季风吧?

  黄河:对。我们四到六月份是刮西南风,所以就是回来的,农历的十到十二月是刮东北风,是出去的。到农历六月份以后台风就很大了,所以就不适合航船了。

  众人:祭——海——啰!

  妇人:哎,今年这人比去年还多啊。

  老人:那是啊,这几年咱泉州港来的番邦商船是越来越多,每年冬天的祈风大典,也是一年比一年热闹啰。今天咱们运气不错,抢到个好位置,好好看看,这热闹一年就两回啊。

  小伙子:看看,上面那个长胡子的就是王太守吧。

  妇人:哎,那旁边那个白白净净的高个子,是什么官儿啊?

  小伙子:这我可不知道,叫什么十八,还是十四……

  老人:傻小子,那是市舶司新上任的提举赵大人,是专门管理咱大宋和海外做买卖的。

  小孩:爷爷,那边的几个人,怎么鼻子这么长,衣服好怪啊。

  老人:那是大食国的商人,千里迢迢从西边来,是来和咱做生意的。每年这祭海祈风呀,拜的是咱们的海神——通远王,求的是海上不起风暴,船舶往来平安,他们比咱们更盼着呢。

  妇人:哎,看看,要开始啦!

  太守:赵提举,时辰到了,开始吧。

  提举:好。遣舶祈风,大典开始!上贡品!请王太守上香!

  提举:拜通远王!拜!——兴!——拜!——兴!——拜!——兴!请王太守读赞!

  太守:大宋泉州太守王云飞,特率本郡与市舶司提举赵如适、百姓及番邦商旅,祭祀通远王,以求船舶平安。

  赞曰:

  唯宋有德,泽被八方,百姓民生,海外从商。

  扬帆鼓浪,迎来送往,互通有无,四海其昌。

  仙翁得道,号通远王,庇护船舶,出入安康。

  今冬遣舶,祈君扶将,不兴狂风,不起骇浪。

  中外商民,皆得吉祥,满载而归,衣锦还乡!

  众人齐声:满载而归,衣锦还乡!

  李玉昆:这是市舶司遗址,这是宋代泉州设立市舶司的办事机构就在这个地方。

  当地老人:以前船就从那边进来,进来就经过那个地方上来,那里有一个石梯,有没有看见?

  记者:那里有一个石梯。

  当地老人:上来走进去报关。

  李玉昆:宋代泉州设立市舶司以后,就是一个办公的地方。附近还有市舶司的仓库,叫舶司古巷。大宗货物停在港口,那么就坐着小船来到这里报关,就相当于来到海关办手续。现在只知道市舶司在这个地方,但是到底有多大,也没有经过考古发掘也不清楚。宋设立市舶司以后,方便了泉州到海外去进行贸易,所以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兴盛发达跟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关系。

  众多中国文献和西方旅行家的游记早已告诉我们,宋元时期,中国的航运中心就在刺桐,其繁盛程度简直无与伦比。马可?波罗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胡椒的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中国诗人的描写也十分形象:“涨海声中万国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正如他们所看到的,这是一个巨大的中外商品集散地,聚集着不可估量的财富。

  从这里出发的海上航线,北连朝鲜半岛、日本,南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国,西抵印度洋地区、非洲东岸,难怪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说它是一座属于整个世界的城市。

  李玉昆:作为港口,你要发展就要有这些商品,有经济腹地,后面要给你生产,要供你拿出去消化。那么泉州从外销瓷来说,泉州的德化,晋江的磁灶,同安的汀溪……这些窑口都是生产外销瓷,所以有大量的外销瓷可以供这些商人运到海外去。泉州元代的刺桐缎非常有名,泉州古称刺桐,以泉州命名的这种缎,是元朝皇帝要送给外国的礼品。茶叶更不用说了,泉州的茶叶非常有名了,现在的安溪铁观音,很早以前就有了,都是重要的外销商品。

  宋元以来,泉州也是一个外洋商人的侨居之乡。宋元时,阿拉伯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来泉州侨居的多达数万人。有的阿拉伯人与当地人通婚,比如现在泉州姓丁、金、郭、蒲的,都承认自己有阿拉伯祖先。

  这一天,居住在泉州陈埭镇的丁清渠特意带着儿子来到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参观,他想让儿子从小就了解自己不平凡的家族史。

  丁清渠:你看这里有这么多船。

  丁佳阳:很小的船。

  丁清渠: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有这么多船?因为在古代,好多好多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还有东南亚的好多人坐着船来到我们泉州,然后就跟我们泉州做生意,把他们的东西运到这里,有香料啊、药材啊,然后把我们的丝绸,还有瓷器都运到他们国家去卖。

  丁佳阳:拿去卖?做生意呀?

  丁清渠:对呀!我告诉你哟,这个馆展览好多穆斯林的后裔都生活在泉州,因为古代好多穆斯林都坐船来到泉州,他们有的回去了,有的好多留在了这边,我们也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你看这么多书,这些都是族谱、家谱,你看,也有我们陈埭的丁氏族谱。

  丁佳阳:这个“丁”也是我。

  丁清渠:这个也是你的“丁”呀,丁佳阳的“丁”一样的。你会写这个“丁”不?

  丁佳阳:会,一横一竖勾。

  丁清渠:然后我告诉你,这个族谱里面有写道,我们的祖先是元代的阿拉伯人——赛典赤瞻思丁,他来到中国。我们的一世祖,他叫丁谨,他就来到泉州这个地方从事商业活动。

  丁清渠在陈埭经营一家运动鞋制造厂,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今天的陈埭已经成为“中国鞋都”,为全世界生产了6.5亿双鞋,在中东地区的销路一直很好。他们的先祖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如今,他们也正迎来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供稿:文艺之声《文艺大家谈》

编辑: 张佳琪
关键词: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码头;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