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华家风》第一季|⑩江夏黄氏 律己利世

2018-12-19 19:21:00来源:CNR祖地乡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系列融媒体节目

  《中华家风》第一季

  ⑩ 江夏黄氏 律己利世

 
  

  登上鼓浪屿

  沿着最热闹的龙头路往前走

  在与晃岩路交接的地方拐个弯

  就是这里

  

  东华大学大一台生林欣仪随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主席林聪明上了右边的斜坡,丛林簇起,洋楼隐约其间。这是岛上最有名的私家豪宅——黄家花园,园主是华侨巨商黄奕住。

  鼓浪屿流传一句话

  “若要富,要学黄奕住”

  就是说你想富,就要学黄奕住

  从剃头匠到印尼四大糖王之一

  黄奕住

  

  1868年

  出生在福建南安,15岁成为独立的理发匠。

  1885年

  身藏父亲变卖祖产所得36个银元,“下南洋”到了新加坡。

  1913年

  资产达300-500万盾,跻身印尼四大糖王。

  1919年

  带着庞大资产回到厦门,定居鼓浪屿。

  近20年,以厦门为中心,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45年6月

  病逝于上海,终年76岁。

  临终前

  黄奕住给子孙留下遗训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孔子之言,信足垂训万世,予毕生谨守,弗敢违失,汝曹勉之!

  拒改国籍 回报祖国

  

  “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富强,徒坐拥浮赀,非丈夫也”,1919年,民族危难之际,黄奕住拒改国籍,携资回国。先盖楼接母亲养老,“敦孝悌”“隆师道”的《黄氏家规》谨记于心。母亲重视教育,黄奕住就注资办学。

  立碑

  耗资十万零九千元

  捐建厦门大学主楼群贤楼

  1931年,学校立碑纪念

  打造“宜居”厦门第一人

  岛民自古缺水

  资金有限、技术不足、日本搅局

  厦门第一次解决居民饮用自来水

  黄奕住功不可没

  如今

  鼓浪屿自来水厂

  穿过历史变幻的风云

  依旧讲述着黄奕住的故事

  

  (鼓浪屿自来水码头)

  不仅如此,厦门

  

  市政:第一条马路开元路

  

  通讯:厦门电话有限公司

  

  民生:中山医院

  都有黄奕住乐善好捐的身影

  做人严肃 家规严格

  这位不遗余力推动厦门市政建设

  让欣仪敬佩的“城市规划师”

  在黄家子孙心目中

  却是另一种印象

  “很怕他”,黄建(黄奕住第五代孙)回忆,小时候听爷爷黄长溪讲过祖爷爷的故事,“爷爷说看起来样子挺严肃,挺凶的,大家很怕他。”

  如此深刻的印象,也许正源于黄奕住所立严格的家规、所传严谨的家风。

  “一套管理制度留到现在。鼓浪屿这些家族的房子,只有黄家一套都没卖,家族永远只有一个人在管理。”

  

  2017年黄家花园中楼 鼓浪屿世界遗产证书颁奖地  联合国总干事博科娃厦门市委宣传部叶重耕部长与黄家后人合影

  对祖产的守护延续

  对家规的坚守奉行

  成为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

  在黄氏后人中传承

  

  黄家花园中楼回廊,100年前,黄奕住一定也在这里远眺。鹭江对岸,中山路上,重檐歇山顶的“江夏堂”隐约可见,那里有黄奕住对家乡“紫云黄氏”的精神寄托,也饱含他对后代子孙爱拼敢赢的殷殷期望。

  包容开放 爱拼敢赢

  1880年安溪“紫云黄”

  黄培松高中武状元

  光绪皇帝御赐兴建

  黄氏大宗祠

  紫云黄为何起名“江夏堂”?

  “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

  江夏,古地名

  (今湖北云梦地区)

  是流传最广的黄姓堂号之一

  安溪状元的祖祠却建在厦门?

  江夏堂名誉会长黄金火:理应盖在老家光宗耀祖,但为了要“过台湾”“下南洋”有个出发地,外地回来认祖归宗有个立足点,很多华侨、宗亲建议祖祠盖在厦门比较好。

  为什么叫江夏堂不叫紫云堂呢?江夏堂比较广,体现了天下黄姓一家亲。

  林欣仪:黄氏宗亲胸襟非常开阔,做人也非常有冲劲。像我也是一个人从台湾来上海读书,我觉得趁年轻要多出去闯一闯,也要多挑战自我。

  黄金火:我们这种开放、包容是从老祖宗就传下来的。

  在台湾,黄姓是第三大姓

  金门黄氏、台南黄氏

  多是紫云黄氏分支

  “紫云”是“江夏”的一支

  开基祖是唐朝人黄守恭

  

  舍宅建寺

  遣子五安

  黄守恭

  “倜傥尚义,救困扶危”

  捐一已桑田建泉州开元寺

  遣五子分“五安”

  (南安、惠安、同安、安溪、诏安)

  自谋生计、立业兴家

  作《认祖诗》咏示

  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会长黄伟煌:

  《认祖诗》提醒黄氏子孙要开拓进取,要重视孝悌、和睦宗族,要培养子孙后代成为有用的人才。

  这也成为了紫云黄氏最早的祖训

  随着各分支千年的发展

  也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族规家风

  祖训宗训

  宗亲会馆设 家规家训馆

  紫云黄氏,一千二百余年

  甲第连登,世代簪缨

  历代登科甲仕进者,人才济济

  有清正廉洁之臣,有骁勇善战之将

  有一代名儒,有志士仁人

  黄氏后裔始终以

  开拓进取、乐善好施为祖训

  忠贞爱国、广施善行、泽被乡里

  黄氏先贤留给后人的“财富”

  还将绵延久远

  台湾青年林欣仪:黄氏的家风、精神不是只有黄氏去理解学习,就像我姓林不姓黄,但我还是会去学习这些精神。黄奕住先生对社会的无私贡献,对家人的严格要求,都令我印象深刻。我是一个“零零后”,希望年轻的新世代,以后有能力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手记

  从走近到走进

  家风 无形

  传承 有形

  文/刘扬涛

  探寻家风,总希望找到一些看得见、有故事的传家宝。查阅网上资料得知,黄家花园里留有最珍贵的装饰品——“墙上所有的花纹都跟剃头有关,比如胡须刷、刮脸刀、推子”、“所有房间悬挂明镜,框上雕有三件理发工具:剃刀、须刷、掏耳筒,示意子孙毋忘先辈创业艰辛。”当我们有幸进入中楼参观,感受“中国第一别墅”的豪华气派时,第一时间寻找的正是这些和家风主题密切相关的宝贝,毕竟它们传递着这位贫穷少年,从剃头匠到商业巨子的奋斗发家史,铭记苦难,才懂得珍惜和进取!可是黄家后人却说他们也不曾见过,应属坊间传闻,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黄弈住律己利世的理解和传承。

  正如鼓浪屿议公共议事会主席林聪明所说,“一个人的品质、品格,包括家风,看起来是无形的,但都会通过所作所为和社会影响充分体现出来。”家书、家训、传家宝也许能够作为载体,但真正的家风应当像空气一样融入个体的情感和生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家风,可贵之处更在于品行的学习、精神的传递。

  “若要富,要学黄弈住”,“糖王”“首富”“大亨”是黄弈住的显著标签,而此次寻访,却让高雄女孩林欣仪有了新收获。“没想到这位成功的商业人士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奉献精神,这是我很意外的”,对黄弈住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谈及感受,她接过采访笔一说就是半小时,“如何做才能让国家、人民的生活更便利,他设法让这些事情实现了,我很佩服这一点。”“就算他是一个比较久远的人物,但他的精神一定要被传承下来。我不姓黄,但我还是可以学习他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可能不会像黄弈住先生那么有钱,但我觉得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都能够做对社会、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我是00后,我也希望年轻人都能来好好学习他的精神。”

  家风家教的力量犹如种子破土,虽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很感谢这位18岁的大一台生,真诚的交流、分享点滴心得,这不正是本季《中华家风》的初心和“小目标”吗?

  10集融媒体节目《中华家风》从勤俭传家、到规矩传家,再到爱国传家……台湾青年们走进了不同姓氏祖祠、旧居、家风馆,聆听传承百年的家风故事。每一种家风,每一份坚守和奉献,都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都是历史留下来的精神足迹,值得两岸年轻人一起走近它,走进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对台湾节目中心   全国青联秘书处 联合出品

  监制:黄少辉 乐艳艳 景临

  策划:刘立忠 赵博

  审稿:梁晓蕾

  记者:刘扬涛 郭婕妤

  播音:杜月媚

  音频制作:江凯

  鸣谢: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台港澳节目委员会

  厦门市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

  厦门市江夏文化研究会

  鼓浪屿黄家花园

  厦门E-MOY跑酷

编辑: 王丹蕾

《中华家风》第一季|⑩江夏黄氏 律己利世

东华大学大一台生林欣仪随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主席林聪明上了右边的斜坡,丛林簇起,洋楼隐约其间。这是岛上最有名的私家豪宅——黄家花园,园主是华侨巨商黄奕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