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主持人集体分享从业经历
制片人为小撒出车费
康辉、海霞、董卿、撒贝宁、陈伟鸿、尼格买提六位主持人作为优秀主持人的代表,在发布会的现场回忆自己的从业经历,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康辉和海霞表示能够见证各种影响时代的新闻大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现在媒体融合给年轻人提供的平台更加广阔,“是一所更大的学校,这里有伯乐和老师,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和舞台。”
董卿则用自己从地方卫视到央视舞台的经历鼓励年轻人,鼓励大家带上胆量、梦想和智慧来参与其中,因为“主持人能够参与、见证、记录这个伟大的风云变迁的时代,传播最有价值的声音。”
撒贝宁和陈伟鸿是主持人大赛的参与者,小撒说自己当年报名参赛受到了各方支持和鼓励,为了让自己赶去现场报名,当时的节目制片人自掏腰包“支援”他50元的打车费,“这其中获得的幸福与成长是难以言表的。”陈伟鸿总结20年的从业经历,说“这是一股劲、一份情、一种责任,是永不褪色的奔跑者的形象。”
尼格买提说:“主持人大赛就像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里公平地为大家提供机会,也为有志向的人提供最坚实的桥墩。”
小撒小尼现场互动
展示“千人评审团”人工智能新技术
此次主持人大赛的一个创新就是“专业+大众”的评审制度,而为了保证观众参与的广泛性、普遍性和代表性,大赛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出网络“千人评审团”,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观众能同步参与评审。
撒贝宁和尼格买提还现场展示了“千人评审团”的互动技术。这是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互动技术,通过人脸识别,网友以虚拟观众的形式组成节目现场的网络“千人评审团”。撒贝宁通过手机采集面部图像,现场屏幕上出现了虚拟小撒的人物形象。尼格买提给小撒提出了演示的要求,小撒现场演示了多个表情,屏幕上的虚拟人物也会即时跟随小撒做出同样的动作。这是电视互动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深度使用。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副总编辑李挺按下启动按钮,主持人大赛正式启动,“千人评审团”招募活动也同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