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王磊:一次险些夭折的采访

2016-08-09 23:40:00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时政采访部副主任

  每每翻看《围城》,读到方鸿渐、赵辛楣他们乘坐长途汽车前往三闾大学的段落,我总会想起2003年我乘长途车从兰州去往甘肃武山采访的经历。车的模样早已忘记,但好像并没有“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不过车里面的拥挤不堪与气味之丰富却估计不会比方鸿渐他们好到那里去。我没有赵辛楣的壮硕体格,所以不敢对旁边脱了鞋袜解放双脚的老乡提出异议;我也没有方鸿渐的有理有据,只能任凭旁边的一只绑了双腿的活鸡不时地扑腾起来抗议人类的残忍。车子缓慢的走在山路上,窗外是冬日萧瑟的景象,我默默祈祷着能早一点到达目的地。

  |一封听众来信

  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前采访

  之所以从北京坐火车一路咣当到兰州,然后又坐上长途客车奔向那个我第一次听说名字的小县城,是因为一封听众来信。

  对了,那会我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在《新闻纵横》节目做记者,那时中国之声还不叫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时长还是20分钟,是一个主打舆论监督的深度调查类节目,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包听众来信。

  那封信里说,武山多个乡镇的老百姓遇到一个取汇款的难题。拿着汇款单的农民一般要跑个三四趟邮电所才能取出钱,有时候,取一次钱要花上半个多月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为了早点取出汇款,农民们只好托熟人,请客,送礼。

  虽然初出茅庐,但我还是透过信纸,迅速闻到了好选题的味道。信里没留电话,为了核实真伪,我一个电话就拨到了信中提的四门乡政府,电话里,对方一听说我的这种情况,马上便激动起来,表示实有其事。虽然对方没有说明身份,但几天之后,在寒冷的11月的某一天,我从北京来到了遥远的四门乡。

  |有困难找政府?

  2015年两会,和林溪采访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

  我已经不记得了那一天在车上到底待了多长时间,我只记得,我天一擦亮就坐上了车,到达四门乡的时候,已经是将到夜晚的暗沉天色。四门乡深处大山之中,周围高山耸立,在暗沉的天色中格外让人压抑。又累又饿又冷的我特别的无助。这一晚该在哪里度过?

  有困难找政府,是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

  大概是饿的记忆实在是太过深刻,所以,我清晰地记得,迈进乡长的办公室,首先看到的不是乡长本人,而是桌上摆的一大盆冒着热气的羊杂汤。乡长热情地邀我一同共进晚餐。我不记得当时是否象征性的推让,只记得大口地喝完羊杂汤,精神又回来了。

  听我说完采访意图,乡长怔了一下,但马上表示说,我肯定是搞错了,当地没有这样的事情。仿佛当头一棒,刚刚因为羊杂汤恢复过来的心情就像外面的天色一样,暗沉下来。乡长见我半信半疑,又表示可以亲自带我去核实。

  于是,他带着我挨家挨户见了一位教师,三四个镇上的居民。面对我的提问,所有的回答都是:没有,我们这没有这种事。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本来已经忘记的一天车马劳顿瞬间就附上身来,简直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乡长建议我到县里住宿,我也只能点头同意。于是,我坐上一辆乡长叫来的镇上的小卡车,在暗黑的夜色里向县城赶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5年,参加“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直播评论

  司机是个30多岁的憨厚西北汉子,见靠在座位上的我无精打采连连叹气,便和我攀谈起来。没想到我将来龙去脉一说,这位西北汉子一拍方向盘,激动地对我说:和乡长在一起,谁敢说实话啊!我们这就是这种情况,不信你随便到个村子去问问就知道了。我有些惊讶的张大了嘴,然后瞬间就明白了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

  车子在马路边的一个村子旁停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找村口的村民攀谈起来。一提汇款的话题,就像一颗石子扔到湖里,立刻泛起了阵阵涟漪,村里的村民越围越多,转眼间已经有二十几个人。七言八语中,那封信里的一切都证实了。

  在暗黄的路灯下,我举着话筒,一边提问,一边仔细地分辨着浓重的西北口音,浑然不觉11月深夜的天气寒冷逼人,一天的车马劳顿也抛在了脑后。那晚,我也没有按计划在县城住下,而是在镇上的“宾馆”——一位医生家的二楼住了下来。那是我迄今为止住过的最便宜的宾馆,一个晚上10块钱,但那一晚,我第一次在陌生的环境里睡的十分踏实。

  此后的采访顺利了许多,虽然当地邮电部门一口咬定,因为当地农民往往都是趁赶集的时候集中取汇款,而能从银行取钱的额度每次都有限制,所以导致农民不能按时拿到汇款。但最后通过对当地人民银行的采访,真相终于清楚:原来,当地农民外出打工人数众多,每月从全国各地来的汇款累计起来数目巨大,邮电部门为了能够多拿银行的利息,故意让汇款在银行账户上多躺几天,这才是农民不能按时拿到汇款的真正原因。

  这段不太成功,甚至差点夭折的采访如今想来却历历在目。不仅仅因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险些栽了跟头,更因为它让我警醒:记者采访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你亲眼见到的听到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他隐藏的要远比你想象的更加隐蔽。

  此后,经历的采访越多,这样的感受就愈加深刻,比如一件跨省命案七年不立,两地警方却都能拿出依据;一起大火,宣传部门发了通稿,但却语焉不详;一个明显是假货的保健品,药监部门却顺利的发了准字号……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挖掘真相的过程,寻找真相有时就像是在捉迷藏,其间有斗智斗勇、有正面交锋、有曲折求证、当然,也有败走麦城,这是记者的不易,也是身为记者的幸运,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和真相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每一次真相的披露都可能是一个人,几个人,甚至无数人命运的转折点。

  十多年过去了,《新闻纵横》早已从原来的20分钟扩展成2个小时、央广不再是原来单一的媒体类型,开始向全媒体传播迈进、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人的心态开始变得复杂……但我想,不管怎样,对事实真相的不懈追寻应该是所有记者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坚持吧。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广播;王磊;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