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章莹莹:时间的温度

2016-08-13 09:24:00来源:央广网

  

    作者:章莹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中心音乐节目部主任

  到中央台工作的第十年,我站在“金话筒颁奖晚会”的舞台上。《光阴的故事》乐声响起,音符与泪光交错中,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日子……时间帮我成长,岁月教我感恩。做个有温度的主持人,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直播工作每天18小时不曾间断。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病毒的机率,每天由两位主持人交替当班,一上就是九个小时。那时候每三天会轮一次大班,尽管是以水和面包果腹,但看着央广网聊天室里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一段段热情洋溢的留言,大家卯足了干劲儿。因为我们知道,透过电波所传递的力量和温暖将会是无比强大的,而此时的陪伴和守护是多么被人需要。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一封邮件,它所蕴含的真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直深深怀念着多年前的那段日子。为了生存,跑到新疆的沙漠里,做繁重的工作。那个地方不通报纸杂志,经济拮据又买不起电视。不做工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沙丘上,看着天空慢慢由赤红变成瓦蓝既而又变成灰暗,直到偶然间从桌子下的抽屉里发现前一位租户留下的一台收音机。欣喜若狂地装上电池,打开旋钮。好似一瞬间,一个极其乐观又让人马上联想到阳光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大家下午好,我是章YY,这里是音乐过山车……”从那以后MusicRadio成了我苦难生活里唯一的乐趣。在灰暗的天空倔强的透露出一缕阳光。直到现在每当想起,就会有勇气面对艰辛的生活……。”

  在中央台时间越久,“温度感”就会愈加明显。2013年,在跟随中央台“走转改”贵州小分队赴六盘水当地小学探访时,踏进校园的心情最初是欣喜的。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们,张张笑脸写满好奇与感激。

    我们给每个班级发放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为校内十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一对一资助慰问金。一位姑娘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眼睛忽闪着。

  “几岁了?上几年级?”

  “12岁,四年级。”

  “家里还有兄弟姐妹没有啊?”

  “有个弟弟,三岁。”

  我将手中的大红包交到了小姑娘的手中。

  本想看到稚嫩小脸上的笑靥,可豆大的泪珠流了下来。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这个哭泣的孩子。

  “小姑娘,你怎么了?”我有点措手不及。

  “我伤心。”

  “怎么了?”

  “我——想——妈妈!”

  我紧紧地抱住了此刻需要温暖的孩子,“妈妈爱你!”小姑娘终于放声哭出来,泪水打湿了我们彼此的衣襟。在她的额头上,我深深地亲吻了一下,替她的妈妈,以及更多像她一样的留守儿童日思夜想的妈妈们。

  2013年末,大型主题交响歌会——“歌唱延安”进入倒计时阶段。我作为主创人员,负责对接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师。88岁高龄的老太太已经婉拒了多个演出邀约,能否为我们出山?踏进她家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底。

  跟预想的不同,王昆老师和我回忆起年轻时代在延安参加革命,用文艺的形式鼓舞人、教育人的故事。她一遍遍地重复:延安精神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当我拿出中央台特别定制的收音机送给她时,老人落泪了。王昆老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录制过不少歌曲,这些作品也正是通过中央台的电波传递到全国各地。老人不仅爽快地答应出席音乐会,还主动希望在音乐会上高歌一曲。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喜出望外!

  赴王昆(左一)家中拜访

  依稀记得,去国家交响乐团排练是个雪后的周末早上,我们仅有半天的时间为所有歌唱演员进行节目合排。每一个节目的合排时间不过短短的15分钟。由于国交的业务楼老旧,没有电梯,为了合排的15分钟, 88岁的王昆老师要花一个半小时从家坐车出发,然后用近十分钟的时间爬两层二三十阶的楼梯。当她出现在排练厅时,所有人放下手中的乐器,站起来向老艺术家致敬。那一刻,我被老艺术家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

  12月23日,王昆老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无需任何言语,一曲《纺棉花》唱毕,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可万万没想到这一回竟成了王昆老师的绝唱,她的专场音乐会还没有来得及开……

  工作近二十年,我深爱的这个地方,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故事,每天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鼓励着、激励着我。做一个有温度的主持人,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广播;章莹莹;时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