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刘文燕:论广播人的自我修养

2016-09-26 12:15:00来源:央广网

  本期作者:刘文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主持人

  据说广播人都是八爪鱼,自己在操作台上各路推子推得让人眼花缭乱,在外人看来绝对是炫技;

  据说广播人都是多面手,采访、编稿、制作、播出,样样自己来,一人一采访机奔走天下,就能成就好作品;

  据说广播人啥都会干,广播的采编播那是手到擒来,即便是新媒体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个那个的公号粉丝也在“腾腾”地往上涨,大V也不在少数。

  ……

  其实,还有很多“据说”,你都很难给广播人贴一个标签,那必须是被标签贴得体无完肤的境地才对,哦,忘记了,广播人还很多才多艺,引吭高歌的时候可谓是“余音绕梁”,奔跑在体育赛场上时又是刘翔附体……

  这么说,广播人都是“神”?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么说,男神女神并不鲜见,虽然咱们不出镜,但是颜值一点都不低。但从根本上来说,广播人都是“人”,真的是靠自己的辛勤与奋斗从青铜圣斗士成为黄金圣斗士,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真可能就成了“剩斗士”,继续为美满的爱情在做着努力。

  广播人看起来都很简单,一个采访机拿上,立马就化身最敬业的记者,奔赴采访报道的第一线。电视人说:“你们多轻松,我们还得扛摄像机,男的当女的用,女的当男的用。”听到这里,广播人笑了,“神”一般的广播记者岂是“人”能理解的:

  2007年,我到甘肃采访,恰值十二月,穿了两件厚毛衣加一件羽绒服都抵挡不住寒意刺骨,那是一种从内到外哆嗦的冷,身体的颤抖根本就不由自己的意志控制。为了采访当时的热点“新农合”问题,我来到了甘肃天水一个小村子,在田间地头采访,也没有团队作战,就是自己单兵一枚,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完成了采访。当回到宾馆的时候,早就不知道自己的脚到底是谁的了。不过这些都顾不上,赶紧整理录音最重要,但是……但是……作为广播人命根子的采访机居然罢工了,因为它觉得太冷,已经无法开机。

  我傻掉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当时是十七大结束后中央媒体到基层采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在后方等着要稿子的时候,我的机器居然掉链子了。在这里,我有个经验总结,以后外出采访太冷,记得也要给机器穿衣服,省得它抱怨你对它不关心。我当时是懵圈的,我脑子里只能连续不断地冒出两个字:“完了完了完了完了……”

  我能跟领导哭吗?作为女性,我似乎有这种权利,但是又很怕领导的咆哮,我强大的心脏有时候也很“玻璃心”。想辙啊!我开始打采访机厂商的客服电话,那个接电话的小姑娘跟我一样懵,不能浪费时间,果断放弃,尽管我的语气还是很和缓,但我的内心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我在它喷薄而出之前挂掉了电话。上网查解决方法,找了各种论坛,似乎有帮助的内容不多。咱广播人那个时候大概都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或者说还没有分享精神。我这个文科生在那个时刻有了理科生的钻研精神,靠着网上的点滴信息汇总成了一套解决方法,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我的采访机,让它能够听到我的召唤,它终于过意不去,慢慢腾腾得亮了起来,那一刻我已经泪流满面。

  唉,这事一说都过去好多年了,但在脑海里总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我一度怀疑自己是有做工程师的潜质的,要不然居然能跟机器关系处得不错。其实,广播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会采访和写稿,也要会使用和维修机器,那么珍贵的声音素材可就是靠它在支撑。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多带几个录音设备备用也是极好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意识到广播人不是个简单角色,得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以后的实践当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采访澳门立法会议员陈美仪

  在央广对港澳节目中心,采编播是一体化运作的,所有的主持人绝对是东奔西走的各路英豪,要和不同的人去打交道,才能寻找到和采访到独家的新闻报道。如果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点不上台面,那就得说广播人情商要高,要懂得和采访对象相处,不能让人家讨厌你、防着你,要在别人说:“哦,中央电视台的啊”的时候,依然保持笑容更正:“不,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刻保持央广的高标准,时刻保持广播人的高规格。

  其实会很多次被采访嘉宾拒绝,那滋味……刚来的时候被拒绝会哭,现在脸皮倒是厚了许多,不知道是年龄的问题还是岁月的给予,也能够继续努力,争取让采访嘉宾改变态度。在采访香港获得2015香港艺术发展奖的终身成就奖的卢玮銮女士的时候,她一开始就是拒绝的,理由是眼睛不太好,可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采访到那会是多大的一个遗憾。于是,我采用了有礼貌的“骚扰”,给卢玮銮女士多次发送了有礼貌的邮件,并且不断表示广播的好处就是只用讲话,不会费到眼睛。大概是被我“烦”到了,卢玮銮最后同意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半个小时”,哈哈,足够了。

  那天采访很顺利,卢玮銮女士聊兴也很高,还请我喝了柠檬茶,还说到北京一定会找我,非常可爱的一个老太太,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擎起了香港文学之灯,我对她是尊敬,是敬佩,也是满满的喜欢。

  所以,我觉得广播人得是社会活动家,得是心理学家,“技多不压身”,多学点总是有好处的,只有在实践当中不停地经风雨、经打磨,甚至残酷点说,经“变态的折磨”才会更快地成长起来。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不过现在更有想哭的时候。

  录制宋代水运仪象台相关介绍

  工作十年的结果就是对广播业务熟稔在心,但是新媒体的挑战又来了,当然我每天停留在新媒体上的时间也不少,漫漫地铁就是靠它们打发的。但是,传统广播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是口号,更是实际行动。没做过微信公号吗?学啊!没修过图吗?学啊!怎么吸引点击量?学啊!一切又重新学起。每次台里请来新媒体的从业者来培训,都拿着本子虔诚地跑去听,哪怕一开始是一头雾水,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悟出了些门道。每天上网看,那些修图软件怎么用,我可以给图片加字呀,哇,好神奇!看那些粉丝上千万的公号是怎么写东西的,又什么运作规律,自己总结,自己尝试着写……哦,别忘了这一切的背后是直播节目不能少,安播要确保哦!

  要说广播人的自我修养,那绝对是史诗级的著作,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在这条路上没有止步,虽然也有挡路的“大老虎”,但要化身“武松”,怎么也得跨过“景阳冈”。当然了,也要有“武松”的轻松惬意,牛肉二斤,馒头二十!吃着!吃饱了好继续干活儿,为听众和用户服务啊!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自我修养;人话;武松;景阳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