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李丹丹: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6-09-26 13:00:00来源:央广网

  本期作者:李丹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

  主持节目《三农中国》,播出时间:07:00-08:00 重播:11:00-12:00、17:00-18:00

  在央广,遇见更好的自己

  冒险,对于一向稳中求进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在三年前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我还是选择了冒险。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抉择,改变了我30岁之后的人生轨迹……

  2013年7月21日,就在北京经历那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的夜晚,我作为江苏连云港电视台的主持人,正跟随中国曲艺家协会下基层,主持一场相声晚会的直播。此时,我手中除了握着话筒之外,还攥着一张当天晚上去北京的高铁票。这张票,决定着我能否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的招聘考试。如果晚会正点结束,我的时间是可控的。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现场观众强烈要求姜昆老师的节目返场。相声和歌曲返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时间,而此时,我需要的也正是时间。

  在告知我的主持搭档牛群老师实情后,年近六旬的他,居然站在台口,一个演员、一个演员的商量,请大家今天尽量不返场,为我赢取宝贵的分分秒秒。而我也在感动中完成了演出任务,在最后一刻跳上了火车。哪想,那一夜北京暴雨如注,几乎所有的进京列车都晚点。但我,居然如有神助一般,准时地赶到了北京,站在了考场门口……

  接下来,我结束了十年电视主持人的身份,转战广播,走进了这座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楼。坐在直播间,我的难题来了:广播主持人要一边主持、一边操控主播台,播音时“手、脑、嘴、眼”并用。于我,在直播间的感觉如同战场一般:8秒空播就是事故、错播必定接受处分……每每一个小时直播下来,因为紧张,手里的稿子被攥皱、浸湿;因为害怕推错推子,自己被自己的指甲抠伤却全然不知……访谈嘉宾要自己联系、新闻稿件要自己编辑,采、编、播被“淋漓尽致”的融为一体。说实话,那段时光我是“熬”过来。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特别庆幸能有那段经历。因为她告诉我什么叫规矩、什么是标准、什么叫分毫不差、什么是恪尽职守……

  熬过了“艰难期”,我终于迎来了与广播的“爱恋期”。我的呼号是:中国乡村之声,我的听众是:农民和农民工。我的工作充满了清新的泥土气息:在直播间和专家聊政策,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拉家常、在农家大院与村民齐欢唱。我也感受着他们简单地幸福:村里的留守孩子们爬到树上占据“有利地形”能看到全场的演出,这就是最开心的一天;乡亲们拿到大病保险,报销了药费。病,似乎就好了大一半;老乡们卖出了自家地里的玉米,擦着汗、数着钱,这就是幸福的一年又一年!

  但爱恋中的生活远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现实一次次提醒我作为对农广播主持人的责任所在。三年前的春节,中国乡村之声要做一期特别节目。我想采访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是如何欢度节日的,贵州台的记者红宇帮忙联系了一对两年多没有见过面的母女,远隔千里的她们通过连线接通了电话。在直播间的我,准备好等待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和热泪迎眶。但电话接通了,我却等来了沉默。因为长时间的分离,母女之间竟然陌生到无话可说,你信吗?这就是留守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

  还记得那年的那次采访,我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因在屋顶晾晒玉米不慎跌伤、摔断两根肋骨的单身汉。其实,他的哥哥在他摔伤的第一时间就用手推车把他送到了县医院,但又在第一时间把他拉回了家。因为没钱做手术,医院也不收他们拿去的两袋玉米,他只能忍着痛,躺在床上挨日子。

  我仔细打量这个家和我的采访对象,屋子里真的只有电灯能算上是家用电器。我问他:亲戚家也借不到钱吗?他说:平时为了给孩子上学都借遍了。单身汉的孩子?在追问下,我得知:一穷二白的他,十年前收养了一名弃婴。他全部的劳动所得都供养这个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儿,从来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这个不幸的单身汉用坚定和温情告诉我们什么叫人间大爱。

  采访结束,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随后又组织社会力量捐助了五千块钱手术费、联系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并嘱咐他要定期交纳医疗保险……结束最后一次采访,这位摔断了肋骨却不叫一声疼的庄稼汉,躺在床上目送我们一行时,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有泪……

  最近一次去西藏墨脱的乡村小学采访,一个藏族小女孩一直好奇的跟在我后面。忙完了所有的采访后,我蹲下来和她聊天。她一脸真诚地问我:阿姨,你真的是从北京来的吗?得到了我的肯定回答后,她瞬间褪去之前的羞涩,露出孩子活泼的天性继续追问:北京真的有摩天轮游乐场?有好几层的图书馆吗?我说:是啊。你想去吗?她说:我做梦都想去……

  心存梦想的山里孩子、身处困境的农民、辛苦劳作的农民工、孤独终日的留守老人,作为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我明白,自己能做得还有很多很多……

  许多央广的同事,把自己与广播的情分用“初恋”来形容,我没有这个资格。但我知道:深爱,是在经历风雨之后获得的一种永恒之爱。我与央广、与广播恰似这种关系。何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让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三年间,我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回报——中央台十佳主持人、总局五一劳动奖章、总局巾帼建功标兵。而这些,也给正在砥砺前行的我平添了无限动力。

  如今,每每站在15楼的办公室极目远眺时,我总会想起三年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如果,因为演出,我没能赶上那趟列车;如果,那趟列车晚点,如果……

  感谢生命中所有的机缘,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感谢我深爱的职业带给我的一切……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留守儿童;广播主持人;留守孩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