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马宗武:最好的时光

2016-11-25 13:13:00来源:央广网

  本期作者:马宗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主持人

  主持节目《品味书香》

  

  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年,我断然想不到,有一天,我会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

  那时的我在故乡修车,大日野、五十铃、卡马斯….这些轮胎比人还要高的大型车连同它们排放的呛人的尾气,占据了我从少年到青年的大部分时间。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时间,我的生活被一些奇妙的东西牵引着,它们来自于我枕边的那个小小的半导体,从半导体中传出的声音陪伴我度过了几千个难捱的夜晚和疲惫的白天。

  从最初的消遣到慢慢的依赖,那些半导体里传出的声音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我在这世界里获得知识,得到乐趣,同时也对声音本身充满了向往。每天天不亮,我就穿好衣服,拿着收音机到户外去听,因为那时,我的舍友们多半还在睡梦中。晚上收工后,我又会打开收音机,近乎如饥似渴地倾听里面传出的声音,那时工友们都觉得我有些“不对劲”,因为不合群,也不参与他们的打牌、喝酒。在他们眼中,我成了一个异类,一个狂热的广播爱好者。现在想来,那时狂热地喜欢广播,喜欢那个黑匣子里传出的声音,也许是我后来努力成为一名广播主持人的原因。

  26岁那年,当青春只剩下最后一段旅程时,我终于决定离开故乡,拿着企业倒闭,单位补给我的三万多块钱,来到只在收音机里听到过的北京城,开始追逐我的声音梦想。

  然而,生活的残酷和严峻,远比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开头还具有狰狞的张力。

  经过艰苦地努力,我终于考上了中华女子学院的播音大专班。这是中华女子学院历史上第一次招收男生。学校只有女生宿舍,原本就不大的校舍根本无法腾出一间给我这个惟一的男生居住。

  几番周折,我终于租住在了学校附近,一个即将拆迁的破旧的小区里。

  如今,那里已是一片别墅区,豪华气派的别墅群里,出入的人非富即贵,可当初,那里是一片荒地,那份沉寂足以让人心灰意冷。

  我住在一间地下室里,每个月房租200块钱。里面阴暗而潮湿,没有窗户,终日不见阳光,等我一年后搬家时,掀开床铺已看到地面角落边生长出一小撮蘑菇。洗过的衣服,晾晒了几天还是湿漉漉。在阳光下暴晒过的被子刚铺到床上不久,就又泛出湿润感。为了避免生病,我入睡时把双手垫在身体上最脆弱的腰部,这个习惯直到搬进楼房很久后才改掉。

  当时最大的、也最直接的渴望,是能搬到地面上,住进地下室上面的楼房里。精神食粮是大于物质快餐的,我可以做到一瓶豆腐乳外加两个馒头就能饱餐一顿。室内的隔断木板极不隔音,夜里在挑灯看书时,能准确听到正酣畅的隔壁的鼾声、放屁声,以及床笫之欢声。

  那些年,对声音的热爱支撑着我的全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练声,追求吐字发音的规整上。除此之外的时间,就是阅读文学书籍和读写英语,追梦的人生惬意而充实。

  30岁那年,经历了竞争激烈的笔试、面试,我终于幸运地成为了国家电台的一名主持人。

  我希望用声音传递温暖的和感动的梦想似乎已经实现了,但很快,我就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主持人,我需要努力的还太多太多,我的路还很漫长。

  最初的广播生涯,是2003年在都市之声做一档早间音乐节目,因为是全频率的第一档节目,早上5点到岗,5点半开机、试线,调试设备,尽管会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但作为第一档节目的主持人还是要做相关的辅助工作。

  为了不迟到,我每天订三个闹表,分别是在凌晨4点10分,4点20分,4点30分。最常做的梦就是迟到,每一次从梦中惊醒都伴随着阵阵惊悸和满身的汗水。

  这些,还只是困难的一部分。

  那时,我还常常因为直播稿件不能通过领导的审阅而自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一篇三千字的直播稿件,竟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通过,稿纸上画满了气球,我躲在卫生间里一遍遍地用水洗脸,怕别人看到我的泪水。

  一起通过招聘的主持人都来自于各个地方台,主持经验丰富,那时和他们搭档做节目,我常常因为没话说而处于尴尬的境地。在我眼中,他们总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让节目好听又有信息量。他们做的片花时尚又大气,很得听众的喜爱,而我,除了有一把自认为还不错的嗓子,一无是处。

  我意识到,做主持人,光有一把嗓子,还远远不够。

  意识到不足,就得不断学习。工作之余,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进修当中,我的起点低,底子薄,进台时,仅有大专学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我陆续拿下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和硕士文凭。

  这些年,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主持过新闻资讯节目,音乐情感节目,生活服务节目。

  2013年,领导安排我做读书节目《品味书香》的主持人,这档节目曾经几易其主,大概是因为忍受不了做读书节目案头工作的繁重和与做娱乐节目相比受众的稀少,但是一直以来对于阅读的喜爱,和因为阅读对我人生的改变,让我下定决心接下了这份工作,一周六天的工作量,每天将近十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从与出版社对接,到确定书目,联系作者或者编辑,制作片花,再到完成稿件,进入直播。

  节目是在每晚的9点到10点播出,每次完成节目,走出电台大楼,都有一种踏实充盈在心间,我知道,因为我的付出,会让一些因为生活匆忙而没时间翻开书本的人获得精神食粮,白天,他们为生计奔波,但在夜里,他们可以给思想一次饕餮,虽然我的影响力有限,可是只要坚持,终究会有些不同的。这几年,我主持《品味书香》节目获得了多个奖项,我自己也获得了中央台“十佳”主持人和北京国际图书节形象大使的称号。

  

  常常有人问我,你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说,人生中没有哪一段时光会比另一段更好,走过的岁月,都是我最好的时光。我在其中挣扎过、也努力过,哭过、也笑过,它们都是独属于我的记忆。无论是16岁开始的修车生涯,还是26岁开始的求学之路,无论是30岁的梦想绽放,还是如今的成熟稳健。

  如今,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十六年前,我刚来北京的那天,我背着行囊走出北京站的那一刻,在我身边有很多年轻又热血的生命,和我一样踌躇满志地走出站台,他们大口呼吸,攥紧拳头,充满斗志…..

  十六年里,我见证过很多人离开这座城市,因为房子、生计、前途;也见证过很多人来到这座城市,因为理想的召唤,因为年轻的,渴望改变的心。这城市在表面的平静下,蕴藏着波涛汹涌,总有翻船触礁的故事在发生,也总有新的灯塔亮起….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马宗武;最好的时光;广播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