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陈亮:岁月如歌

2016-11-25 13:18:00来源:央广网

  本期作者:陈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

  

  岁月如歌,回首往事,总有些旋律,在时光隧道,悠然荡漾。

  “秒针分针滴答滴答在心中,

  我的心跳扑通扑通地阵阵悸动。”

  对于一个广播主持人来说,“扑通扑通”的悸动,是常有的事儿。主持人和编辑记者对接,在电波之外的程序往往是这样的:编辑将记者发来的录音下载、剪辑、审听、入库、排单,到连线时,记者会在相应的位置说“来听一下录音”, 提示主持人播放。那一次,记者白杰戈报道一个突发新闻,马上到这条新闻的连线时间,可是连线中要播出的采访录音片段才刚刚发来。如果因为来不及入库,只连线不要录音,就丢了现场感;如果推迟连线,那个时段必出的定点广告、定弹片花,又会让时效性大打折扣。我和导播当即商量:马上连线,编辑同时入库。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再说吧。

  电话切进直播间,白杰戈在现场开始讲述,但他始终没有贸然说“来听一下录音”。我一边和白杰戈交流,一边不停刷新JINGLE,终于,编辑在机房挂单了!我找了个气口,用一句话小结前面的内容,然后稍稍顿了一下,问道:“关于此事的原因,你有没有采访到当事人XXX呢?”他会意地接过话茬:“嗯,我刚刚采访到他,来听一下录音”完美的无缝衔接!那天,中国之声在其它媒体之前抢先、安全播出了这一突发新闻。事后,同事说这真是新闻生命的心跳。

  都说广播主持人,得有八爪鱼的本事。八年前,我第一次坐在央广直播间的操作台前,就觉得手指头不够用:JINGLE单,广告播出单,定弹、手动,六响、口报,主站、备站,话筒推子,电话连线,国际声,建立、取消延时等等,同事开玩笑说得把这些标记纹在身上。

  但其实,当初,我大可不必这样。2008年,我还在长江之滨的黄石电视台做着电视主播。央广的社会招聘启事,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很多人觉得我疯了:33岁、已婚七年,政协委员、劳模荣誉,就此归零?从镜头前,退到“幕后”?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担心的是,非科班出身的我,都三十多了,再不改变,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一试二试面试接踵而至。就在中国之声通知我报到的前一天,我还在黄石主持“2008黄石奥运冠军庆功晚会”。晚会中下起大雨,刘欢正在演唱《我和你》。我帮他撑起伞,在台上完成了采访。雨点折射着灯光,如梦如幻。晚会结束,意味着将离开电视,未来能习惯吗?在高手如林的中央台,我能做什么?告别黄石的家人和安逸,我能住到北京的几环?……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

  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

  我们是否无怨无悔。”

  迷茫、甚至略有些恐惧,是因为前途未知。可是,已知的前路,又有什么意思呢?2008年,我踏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坐在了中国之声的直播间。

  回想在中国之声日日夜夜,无数个第一次,终身难忘。

  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看见CNR的标识熠熠生辉,这里就是奏响庄严壮阔的《中国之声开始曲》的“心脏”!直到现在,只要听到“大开”,我的心就会进入稳定、积极的直播状态。每天的直播都可能遇到突发状况,主持人一边按稿件走流程,一边留神导播可能随时在耳机里发出的指令、提示,一边看定弹算时间,一边补片花掐音响,一边还不能让听众察觉直播中的这些“平行空间”。有这么多的“一边”,主持人操台必须熟练到近乎本能。

  第一次播报摘。2012年,中央台为《新闻和报纸摘要》选拔年轻主播,我有幸入选。对于报摘,从试播到入选,我始终心怀敬畏和感激。但习惯了纵横的相对“轻松”风格,到了报摘,竟出现意外:“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实际上,这是过于紧张和不适应报摘语态的过激反应,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失去判断:轻了怕不够庄重、没有分量,重了又怕显得做作、不像“人话”。纠结,痛苦,焦虑。经过前辈老师的耐心帮助、指导,我渐渐领悟到,对新闻稿件的分析理解程度,以及在表达时对分寸火候的把握拿捏,是决定最终表达效果的关键!我的播音状态,也从初期紧张不得法逐渐变得内紧外松。

  第一次获得“中央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参评过的同事可能会有同感: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参评中的磨砺与成长、欢笑和泪水、学习与收获,不断地拓展着“好主持人”的定义,让人受用。在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安排新晋十佳主持人演唱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平时大家可能不太会想起这首歌,但是那天当昂扬的旋律响起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感染了,歌词那么的直抒胸臆,曲调那么的催人奋进,它的旋律在心中久久回荡。

  

  2014年9月,参演央广青年话剧社大型公益剧《愿望树》

  “夜蒙蒙 望星空

  我在寻找一颗星

  它是那么明亮

  它是那么深情

  那是我早已熟悉的眼睛

  我望见了你呀

  你可望见了我

  天遥地远 息息相通”

  这首年代久远的“古诗”是1985年的《望星空》,和当年那首著名的《十五的月亮》是姊妹篇。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竟会“成为”歌中人,当真会在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我和妻子结婚十五年,而“双城记”上演了整整八年。八年前,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辞职来京;没有她的鼓励,我也许没有勇气参加央广全国招考。聚少离多,“相望不相闻”,是我们八年来的常态。相恋时,我们领略到爱情的甘甜;步入中年,我们逐渐咀嚼出人生的醇厚。这醇厚,是家与爱的馈赠,它来自守望和深情,来自彼此心中的那份信赖。

  年少时的情窦初开,青年时的一往情深,再到今天的难舍难分。对妻子,如此;对广播,也是如此。因为珍贵,所以珍惜;因为热爱,所以执著。能从事和自己的爱好相符的工作,是一种幸福。我珍惜这一幸福。

编辑: 徐芳
关键词: 陈亮;岁月如歌;广播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