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广播年华】李胜:“联报”旧志

2016-11-25 22:09:00来源:央广网

  本期作者:李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副主任

  二十多年前,入台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新闻中心新闻节目部当编辑。彼时还是开盘录音机、录音带的录播年代。新闻节目部一位主任、三位副主任,各带一组:一个组值白班,编发整点、半点新闻;另三个组轮夜班,编发当日《全国新闻联播》和次日《新闻和报纸摘要》,俗称编“联报”。

  2004年在采访部办公室

  老前辈杨青是1993年首届韬奋奖得主,时年56岁。大家都叫她老杨。她一辈子奉献给了《联播》《报摘》。据说不论是否值班,她每天凌晨3:55必醒(当时规定4:00开始编《报摘》),这一“生物钟”延续多年。

  2005年在国务院新闻办珠峰新高程发布会上提问

  老杨注意提携后进。平常闲聊,她会时时嘱我们多学习多积累,方法之一就是勤记笔记。偶翻旧物,发现当年断续记录的工作日志,虽字简言素,且多失误教训,但成长痕迹凿凿,遂照录如下。一为纪念那段平常而难忘的菜鸟岁月,感怀感恩老领导老前辈老同事给予的关怀与帮助;二以母校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勉,岁月不居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为小序。

  1995年2月13日

  今天第一次写版面(注:编写当日各报亮点新闻摘要)。先挑了几张报样,集中了两大方面:(1)农业;(2)作风建设。速度挺快,写了近六百字,被带班主任删掉一些。始,他以为太长,后表扬我。平时多积累,多看多记,方能长进。

  主任认为,版面应写成一篇文章,站得高,俯瞰式,高屋建瓴,将散张聚为一体。据说保红(注:姜保红,2014年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得主)写法追求句式变化,值得借鉴。

  1995年2月14日

  老编辑一般将稿中数字,如“2.5万多人”改成“2万5千多人”,书面变口语,方便播音员念读,较妥。

  1995年2月16日

  《报摘》录音第2盘倒盘时,因结尾未洗净,造成播出时第2盘末尾后,又出去了半句话。应细致才是,特别是录音完必须洗净30秒。

  带班主任在我写的提要“国务院召开反腐败工作会议”后,加了句“李鹏发表重要讲话”。昨《联播》因无李讲话原文,故略去。今早李发言有近8分钟,故强调之。

  1995年2月24日

  带班主任嘱我在编整点新闻时,需将“23日”改为“23号”,而不必改为“昨天”,因为时差问题。这是对的。但更确切的,应在此前加“当地时间23号”,窃以为更妥。

  1995年2月26日

  别的组因监听(注:播音员录音时,编辑人员在导播间对照播音稿同步听校)不细,播音员将“政治局委员某某某”播成“常委”。监听无小事。

 

  2007年参加党的十七大秘书组新闻组工作

  1995年3月7日

  老杨认为,新闻部职称评议上不去,原因主要在“硬件”上:论文不足。她请我们注意平时多写论文。我觉得太对了。

  1995年3月11日

  昨晨录音时,我监听出一大错。播音员将某“政治局常委”误读为“政治局委员”。没听出有误,不应该。需慎之又慎。

  1995年3月14日

  上个班写提要时,我写了条“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与美国贸易代表坎特举行会谈”。只述静态事实,而未将听众最感兴趣的结果点出。不如带班主任改成的“中美关于知识产权谈判取得积极成果”。注意提炼。

  1995年4月24日

  昨晚《联播》,忘了写提要,值班播音员提醒,离6:30仅还有9分钟了。

  今早录《报摘》,播音员竟将两条稿子遗放在办公室,未带入播音间。我监听,及时发现有误,故不得已,发四盘带子。

  1995年4月30日

  《报摘》中有条关于“成人仪式”稿,原名“生命的里程碑”。大家觉不妥,遂集思广益,更之。终,采纳我提议的“生命新起点”。

  2008年率队在青岛直播奥运火炬传递

  1995年5月3日

  简讯中有两篇稿子不合国家政策,被台领导电话责之。注意阅读传达本。

  1995年11月10日

  有同事写提要时,将“通讯:名牌战略推动企业改革”误写成“系列报道”,后改之。

  带班主任曾嘱多留意,写点体会文章。甚是。

  1995年11月12日

  改写或参考他人文章时,切记一条:必先消化,再用自己能够把握的语言复述。生搬硬凑,连自己都不满意。

  1995年12月20日

  16日早上,因读报,险些误了改《报摘》尾巴(注:《报摘》重播时加附广告时长不一样,需重计时长),幸亏录音员及时来电话提醒。

  上月26日,上海电话由七位升八位。《报摘》简讯播发此消息。广电部老副部长马庆雄来电话,说应在消息中指明如何升位法,而无必要笼统概言之,特别是出某领导祝贺,似无必要。他提出应加强“听众意识”。其言有理。

  2008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

  1995年12月29日

  昨天《报摘》有惊无险,差点发晚。一是录音开始太迟,二是播音员状态欠佳,三是有条简讯发重,临时撤换。

  1996年1月15日

  带班主任让我编“长江大堤江西彭泽马湖段塌陷崩岸灾民被妥善安置”稿,感觉尚好。

  1996年1月30日

  今早有两个录音报道制作水平太次,不忍卒听。一4分30秒,一3分20秒。皆关于某部队的,都太长,但若连着播,听众必生厌。遂分开编排。

  1996年2月16日

  上午带班主任呼(注:当时传呼机传呼),言昨日《国际聚焦》“波黑《代顿协议》实施困难重重”稿中,有褊袒穆族的倾向。今后一定引以为鉴。

  2009年六一节在直播间

  1996年2月24日

  今日《国际聚焦》中我将“英国路透社”误成“法国”,被带班主任指正。此常识,不该。

  1996年3月26日

  前天《联播》提要中,我写“新华社今天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带班主任审稿时将“今天”二字删去。为何?若标注时间,则似乎每条标题皆需注明时间,注不胜注,无必要。删去后确实精简。

  1996年7月5日

  文章应多读,更应细读。记得小时老师每每强调分段,及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至今还缺乏此项训练。宜补之。

  1996年9月1日

  《报摘》提要改为男女对播已是第三日。

  版面自今日始增扩地方报纸,“现在介绍全国报刊的部分内容”,过去则为“现在介绍今天首都报刊的部分内容”。今日共介绍10家报刊,其中有《解放日报》《湖北日报》《浙江日报》,计1050字。

  1996年9月9日

  自9月7日《报摘》始,版面改为男女对播。我等极力主张分播为宜。播音员丁然、闻齐亦觉对播:(1)减轻压力,两人备稿较一人工作量少;(2)衔接紧凑;(3)因所摘版面内容不一,或褒或贬,一人播情绪较难调整。领导纳之。

  《报摘》自今日始,增加“新闻日历”。

  2010年参与《千里共良宵》改版两周年直播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李胜;联报;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