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表示,工匠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问题,法律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具体到汽车领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每一个零部件,每一辆汽车都应该制造得无可挑剔,每一个用户都要服务得满满意意,这都是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付出,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在李书福眼里,吉利作为浙江制造的典型,未来最重要的是实现质量的提升,构建核心竞争力。唯一的道路就是舍得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担起中国制造沉甸甸的责任。
李书福表示,工匠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问题,法律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具体到汽车领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每一个零部件,每一辆汽车都应该制造得无可挑剔,每一个用户都要服务得满满意意,这都是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付出,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正泰一直在探索,如何转型,如何升级,我们认为转型升级,最好是你在你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是说转行,转个行不是转型。
从正泰的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只有立足自己的实业,立足自己的主业,立足自己的行业,在这个领域中不断的创新,不断探索,用加法来做,来聚焦,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去总结的。假如说我们东一榔头西一棒,这里搞搞那里搞搞,这个可能会搞乱了。[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互联网+”无孔不入,厨电行业如何接轨?厨电智能化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方向呢?
方太未来将专注,通过以人为中心的产品,以及产品带来的体验,实现从高端厨电产品制造商向高品质生活方式倡导者和开创者的转变。对厨电而言,未来的方向不仅仅是智能化这样一个方向,而是综合立体的,初步判断有六个方向,第一是嵌入化;第二个是成套化;第三个是健康化;第四是环保化;第五是智能化;第六是 精品化。[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在积极谋求企业转型的同时,天能始终注重生态化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首批企业。
开始的几年我们内部也有争议,我们投入了十几个亿,但是有几年没有产生效益,我们压力很大,因为股东要看到利润。我们告诉他,这是一个持续的长远的战略规划。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使投入产出率又提高,把所有的废物又进行了完全的利用,这样以后效益就出来了,而且现在每一吨加工一吨回收的原材料,比新买的原材料有5—8%的效益,足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现在叫有效益的环境工程。[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业界一直有个争论,企业到底该多元化还是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现在的传化集团产业涉及化工、物流、农业和投资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到底是对还是错?
传化做物流,包括形成多元化格局,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以物流为例,会天然需要金融服务,需要互联网服务、需要供应链服务,以及相关很多很多的服务。做一件事情不等于专业化,专业化的关键是有核心竞争能力。所谓多元化,不是说什么都做就是多元化。重要的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核心竞争能力。[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对于很多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讲,有的时候也很迫切想走到高端制造业,但是他会担心巨大的风险,对于这些同行您的建议是什么呢?
一定要有毅力,一定要明白,我要什么。假如说你要转型,你一定要经过这个痛苦期。所以我刚才感受到就是,跟优秀企业合作是很痛苦的。但是只要你想学,他会无私帮你,这是我的认为和我的感受。但是没进去之前肯定是怕的,但是进去以后要有这个狠心,我原来做法准备十年不赚钱,我发现现在真的要有这样一个过程。[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创新确实很不容易,您在美国待了十年的时间,国外有没有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来借鉴呢?
有一些风险投资的机制,使得很多国外创新企业有机会在资本市场实现非常快的好的退出。虽然说我们已经快要上市了,但是我们的上市条件远远比国外要高,必须要盈利,但是一个新药研发一做就是十年,要等上市可能要15年以后的事,所以很多风险投资基金就不愿意投,周期太长了。怎么把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到医药创新的企业里面,让他们有更高的积极性,有更好的机制,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万事利这些年转型成功可以说抓住了文化这张牌,但这需要非常好的人才来实现这件事情。做高端的丝绸产品,非常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像这样的人才,怎么样能够把他挖掘出来呢?
现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刺绣方面也就不足30个人。一方面我们通过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我们的顾问,另一方面也和他们展开非常密切的合作,他们的工作室,他们一些好的作品,我们全部收购。我们也在自己的博物馆里给他们的产品进行一些展出。我们也成立了艺术品基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运作,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丝绸手工艺术品的价值。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有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学了,我们希望这些传统的技艺真的能够很好保留下去。[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有企业家说,娃哈哈体量这么大,可以投得起钱,能扛得住一些失败,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投入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您对这些企业家怎么样说呢?
我也在呼吁,现在要走专业化协作道路。大企业牵头,中小企业配套为大企业服务的话,这样会比较好一点。一方面大企业能够规避风险、承担风险,另一方面大企业投资也可以减少,因为有中小企业配套。应该说发达国家大企业也不多,很多东西也主要是中小企业配套的,大企业也就是负责设计和市场,中国可能也走这条道路。[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2001年底,中国电科52所抓住视频监控由模拟向数字转型的历史机遇,在长期探索企业化运作的基础上,以创业者的心态集合28位骨干员工,注资500万元设立了海康威视。15年过去了,现在他们的年销售额已经在200亿以上,成为了行业领域的全球领军者。依靠什么来在市场上能够战胜这些国际原来领先的这些企业呢?
解决核心问题、核心技术问题是我们这些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我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你今天超不过国外,你明天也能超;你明天超不过,后天一定能超过。所以我总结一下,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获得核心技术,可以有各种方法来获得,但是必须要有。 [点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