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实践——写在内蒙古成立70周年之际

2017-07-12 08:37:00来源:人民网

  民生改善是百姓的最大福祉

  “现在,大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买东西村里就有超市,看病有卫生室,新农合还给咱报销,学习有文化室,跳舞有广场,各方面条件都跟城里差不多了。”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洒汰村村民李国伟看着这么多年来的变化,不禁感慨。据了解,截至目前,内蒙古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1.39平方米,是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的3.5倍。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26.07平方米,是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的2.2倍……

  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古力台嘎查村民用“好来宝”的曲艺形式传唱农牧民生活的新变化。

  这些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加大包括促进就业增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办好教育等在内的民生工作力度。据介绍,全区财政民生支出常年维持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六成以上。2016年,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自治区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领域投入,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9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8%。

  “现阶段,在内蒙古扶贫就是最大的民生。”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全区着力实施扶贫开发、百姓安居和创业就业工程,178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去年,2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个区贫旗县摘帽。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 年末的1437元增加到目前的3100元,年均增幅高于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他说,现有的56万贫困人口大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眼下要做好的是一定要把精准扶贫的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资料脱贫”。

  今年春节期间,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斯琴图在他温暖的家里告诉记者,前年,当地政府帮助他盖起了106平方米的新住宅,还配套建设了240平方米牛羊暖棚和200平方米的储草棚等生产设施。2012年的那次雪灾让他家损失了20多只母羊,因没暖棚,母羊接羔率和成活率都降低了,与往年相比,当年一年就少接羔羊近100只。他说:“现在下多大的雪都不用担心了。”在牧区牛羊不再怕风雪,而在农区也是灌溉设施现代化,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农牧民生产设施的现代化。

QQ图片20170502100958

  医疗下乡常态化

  民生工作正在走向深层次、精细化,不留死角。“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给社区医生打个电话,他们来了就给我看病、量血压,很让人满意。”82岁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滨河街道社区居民彭凤兰告诉记者,偏远分散的农牧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从去年开始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让医务人员主动下村入户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生晓明告诉记者,他把每次诊断治疗的情况都记在《牧民健康档案》里。

  社会的长期安定、生活的大幅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使得各民族人口兴旺,家庭幸福。自治区建立前,草原上疾病横行,穷苦百姓缺医少药,人口日益减少,至1947年时蒙古族人口已经不到80万。去年底,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已达460万,比那时增加了5.7倍多。内蒙古境内的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都有大幅增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的不到35岁上升到目前的75.8岁。

编辑: 王丹蕾
关键词: 内蒙古旅游;内蒙古大兴安岭;内蒙古地区;盖度;七网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实践——写在内蒙古成立70周年之际

1947年5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王爷庙(当年底改名为乌兰浩特,蒙语意为红色之城,为今天兴安盟行署所在地)诞生了。经过多年努力,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出“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态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漠化面积“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