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到2049年在中国接受教育将成为一种“向往”

2017-10-23 10:3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国之声·大会之声”报道,在昨天(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在现场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问,“中国教育在全世界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您怎么看这样一个定位?”“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的孩子能够上好学,教育部在未来会做出怎样的努力?”

  陈宝生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赞赏,“你一下子抓住了我目前的兴奋点。”那么,站在2017年向后回望,中国教育在过去五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向前展望,陈宝生又是如何畅想2049年的中国教育的?

  今年高考有一道作文题火了。题面是: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这道提给未来中国建设者的问题,昨天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招待会上,被提给了五位部委负责人,其中也包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陈部长想象中2049年的中国教育会是怎样一番天地?

  陈宝生指出,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有更大的发言权。尽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至于我们国家当时的人民,都能够使自己的受教育权益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陈宝生希望到2049年,在中国接受教育成为一种“向往”,实际上就是对未来中国教育从满足“量”的供给向满足“质”的强大,再上一步。如果,我们站在2017年的时间点上回头望。2011年,也就是十八大前夕,我国全面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仅仅五年时间,中国教育让孩子们在“上好学”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做过十八大代表,现在是十九大代表的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源南学校党总支书记龚德凌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他从微观上见证了改变的全过程。

  龚德凌说:“学前教育,现在已经实行了普惠性教育,以前我来参加十八大的时候,我们全县只有1个公办幼儿园,现在普及到了每个乡镇都有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已经有60多所公办幼儿园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薄弱学校都得到了全面改造,信息化多媒体等各方面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现代化进程加快了。”

  事实上,不用远到2049年,再给中国教育三年,到2020年,你就将看到一个崭新的现代招生考试制度,那也是新高考制度全面建立的时间点。这次高考制度改革将摒唯分数论之疾,去学业负担沉重之弊。事实上,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今年已经在上海、浙江两地平稳落地。十九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表示,尽管改革跨度大,但只要规划合理,执行细致,达到平稳过渡,教育系统心里“有底”。

  虞丽娟说:“因为考生和家长是改革过程当中一个关键的主体,要使他们全程参与改革,然后在改革过程当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较好的获得感和好的感受度。我们今年全新的招录系统,实行的是培训到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考生、每一位家长,而且模拟演练进行了两次,以此来实现政府部门和考生、家长、社会之间信息对称,消除误解,减缓焦虑。”

  回到今天,也许此时此刻你还在为孩子入园焦虑,为了能上重点小学较劲,报了多个课外班以求不输在起跑线上。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表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还没能达到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补课的乱象。

  李希贵指出:“目前这种大面积的学生参加社会补课,无论从孩子的成长,还是从学校的教学秩序来讲,都有一些不良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需要反思。尽管我们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还是存在的。所以怎么在学区内、区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教育的公平,我们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每一个小家的期望,也是整个国家的重任。

编辑: 张潇祎
关键词: 教育;高考制度改革;学前教育;补课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到2049年在中国接受教育将成为“向往”

站在2017年向后回望,中国教育在过去五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向前展望,陈宝生又是如何畅想2049年的中国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