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等奖)海阳工作室创新融合

2017-03-16 16:30:00来源:文艺之声海阳工作室
  海阳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工作室团队通过不断摸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吸纳节目生产与融媒体实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广播品牌节目《海阳现场秀》在互联网、电影电视、书籍、舞台剧以及网剧出品等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同时也在积累了不少广播节目工作室团队化运作的经验和教训。 
  一、全媒体覆盖&多渠道传播 
  1、栏目覆盖面广
  工作室品牌栏目《海阳现场秀》开播六年,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及经济之声(覆盖全国60城市),以及超过20个省市直辖市电台实现直播和转播,音频节目拥有全国200家广播电台联盟。已经成为一个国内较为知名的品牌栏目。 
  在中央台节目调研中,《海阳现场秀》综合排名前茅,同时也是年轻私家车听众保有量第一的节目。 
  (1)全国电台落地播出 
  根据赛立信数据分析显示,连同北京地区在内,《海阳现场秀》在全国的潜在听众超过1亿,其中日收听达1000万人,超过80%听众为长期活跃用户。
  《海阳现场秀》开播时,文艺之声在傍晚时段(16:00-20:00)的收视高峰在18:00左右;《海阳现场秀》开播后,可以看到收听高峰明显向该节目的播出时间逐渐转移,并在2012年后成为文艺之声晚高峰时段唯一的收听高峰。 
  (2)移动平台点击量突出 
  栏目在喜马拉雅、蜻蜓、优听、中国广播、百度乐播、阿基米德、听听等手机移动终端平台播出,单个平台单个专辑点击突破5亿收听量。 
  从收听率调查数据反映,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收听广播的听众中,《海阳现场秀》的市场占有率是13.1%,在同时段节目中居三甲之列。 
  (3)业内成绩有目共睹 
  《海阳现场秀》从2011年开播至今,已基本囊括了国内广播脱口秀比赛的各项大奖: 
  主持人海阳2012年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节目连续五年获“广播文艺节目专家评析创优”娱乐节目一等奖; 
  连续五年获中央台年度优秀栏目一等奖; 
  连续获得中央台年度“十佳栏目”、“创新栏目”; 
  连续获得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颁发“年度品牌栏目”、“年度品牌主持人”; 
  获得“2013全球华语创新大赛金奖”、赛立信“省级以上电台娱乐类节目综合收听率TOP5”及苹果公司iTunes“新品播客奖”等。 
  《海阳现场秀》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广播新闻娱乐脱口秀的标志性栏目,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给予报道,2013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全国会议上重点推广了其创新经验。 
  栏目主持人被评价为“中国首位将广播、电视、互联网创新融合的全媒体人才”,多次受邀前往山东台、贵州台、浙江台、北京台面向全台员工进行《海阳现场秀》栏目演示报告会。 
  2、产品多渠道传播
  开播六个年头,《海阳现场秀》已实现由广播栏目向全媒体跨平台转化。 
  第一,电视合作。栏目同山东卫视、辽宁卫视合作电视脱口秀栏目《语众不同》、《海阳剧乐部》。卫视平台每日播出《海阳现场秀》主持人宣传片,全国20个城市公交地铁持续宣传推广。 
  第二,网络传播。栏目在主流网络新媒体App长期处于点听率前列的位置。2016年4月18日起于爱奇艺上线国内首档日播直播互联网脱口秀《晚安朋友圈》,播出两个月收视破亿,相当于每13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看过《晚安朋友圈》。 
  第三,平面宣传。《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风度》、《女友》杂志及北京晚报、光明网等媒体多次专访报道《海阳现场秀》栏目及主持人,合力提升《海阳现场秀》的品牌知名度。 
  第四,主持人品牌建设。《海阳现场秀》在制作节目同时兼顾演出市场、互联网平台等多元化渠道的主持人品牌建设。由主持人海阳主演的中国首部反映广播人生活状态的话剧《频率》两轮演出场场爆满;与大型视频网站优酷网站合作的情景喜剧《牛人编辑部》,上线首日点击率突破30万人次;参与中韩合拍电影《香气》拍摄大获好评,并受邀主持北京国际电影节活动。与中国妇基会、腾讯公益发起的“苹果6G”公益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同时,借助公益形象提升主持人品牌价值。 
  二、玩转粉丝经济 
  1、充分利用栏目微信公众号,增强品牌黏性 
  栏目公众微信账号“海阳”粉丝数已近40万,调查分析显示,“海阳”微信公众号呈现五个特点:
  第一,广播转化率高。广播节目听众 是“海阳”微信用户的主要来源。 
  第二 ,需求多样化。关于用户打开“海阳”微信公众账号的目的,主持人成为了用户关注“海阳”微信账号 的突出因素。此外,“海阳”用户对微信增值服务需求度相对较高。 
  第三,广告接受度较高。在有效受访用户中,近一半的用户接受广告推送,三成用户欢迎有福利的广告推送。 
  第四,用户年轻化。数据统计栏目听众用户构成发现,21~40岁的中青年用户合计占比超过八成。年龄在31~40岁的人最多,占31.13%。 
  第五,移动收听收看。用户通过移动新媒体渠道收听内容已远超传统收音机。受访用户在Wi-Fi和手机移动网络环境下打开微信公众账号收听节目的分别占76.55%和62.28%。 
  2、实现听友线下转化,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化
  《海阳现场秀》的用户转化模式与互联网领域里面的OT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模式类似。 
  《海阳现场秀》的线下组织名为“海阳董事会”,是在线下活动中通过用户的共同筛选产生的线下活动的协同组织者,“董事”们多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且愿意无偿提供服务。 
  从目前发展来看,《海阳现场秀》已初步积累了粉丝价值群体,与会员相比,粉丝更优质,是热心追随者或支持者。 
  三、注重打造团队运作 
  1、树立中央台团队示范效应 
  海阳工作室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 
  作为中央台主持人工作室的试验品,依据台内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扶持,海阳工作室在人员管理及财政预算方面相较以往的栏目管理,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实现了工作室真正由内容生产作坊向市场化运营的延伸,为台内众多节目工作室的成立起到了正面促进的作用,成为行之有效的提高节目和广播频率竞争力的方式。 
  2、建立健全团队内部管理职责划分与激励机制 
  (1)责权明晰的岗位分工
  团队化运营的基础是责权利明确,岗位分工清晰。 
  海阳工作室在工作职能设置上根据工作需要具体分为以下九类: 
  第一,统筹管理;第二,企划主管;第三,营销主管;第四,渠道宣传;第五,节目编审;第六,主持人与制作人;第七,内容编辑;第八,统筹助理;第九,外脑团队。 
  (2)扁平化管理理念 
  所谓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海阳工作室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权力下放的管理方式树立和谐的团队价值观,大大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为团队内部的信息流动建立起了良性循环。 
  (3)项目制运作模式 
  海阳工作室运营三年多来已基本摸索出一套适于自身发展、高效优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关键步骤具体为: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授权实施,总结反思。要点是全员共同参与决策,而非传统的领导观念和领导体制,任何一项决策均要通过有关人员的充分讨论,并经充分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这并不仅是“以德服人”,而是由于聚集了多人的智慧,决策更得民心、更具有说服力,也更科学、更全面。 
  与此同时,项目化的管理方式为活动产品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对节目产品及工作室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提供了良好的节目活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大力发展产业运作 
  1、聚合营销发展栏目音视频产品 
  从2015年开始,海阳工作室开启聚合营销的新时期。配合广告营销部门将内容聚合、平台聚合、人群聚合的三位一体、高度融合。打破硬广、植入的惯性思维,以消费者行为为研究对象,栏目相关音视频产品衍生品同步推出,在数字时代下开启精准的融合营销。除了保持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之外,陆续开发了微视频平台、脱口秀演出平台、新媒体平台,为每一种栏目衍生品找到最合适展示的舞台。
  2.大力拓展粉丝产业产品开发 
  进入新时期,部分中青年传统广播听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已经向互联网转移,收听场所由固定环境收听向移动转变。此类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传统广播节目有多样化增值服务需求,《海阳现场秀》抓住时机,将听众纳入互联网平台之中,使听众变为粉丝,让听众成为用户。 
  通过对粉丝社群的运营,栏目衍生出“海阳乐跑团”、“海阳环球旅行团”、“现场观演团”、“私家车俱乐部”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社群。 
  进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时代,《海阳现场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栏目,通过多样化的广播线上与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增强听众的粉丝属性,加强其品牌黏性,使其自觉自愿地使用内容相关产品并参与各种互动,在数字时代下开启精准的融合营销,如: 
  2015年8月首创的以主持人个人命名的粉丝节“海阳粉丝节”,采用病毒式营销,实现更多的粉丝变现,创下了24小时内30万人参加,领走价值千万礼品的记录。 
编辑: 蒋李思
关键词:

(一等奖)海阳工作室创新融合

海阳工作室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2013年成立以来,不断寻求市场化运营模式,吸纳节目生产与融媒体实验,在互联网、电影电视、书籍、舞台剧以及网剧出品等多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