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十九大代表说|孟祥飞:“玩转”超级计算机的“斜杠青年”

2017-09-04 15:36:00来源:央广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10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目前,全国40个选举单位已全部完成十九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一个代表就是一面旗帜,十九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与期盼。他们将以怎样的精神风貌履行职责?又如何展望未来的五年?即日起,央广网推出大型专栏报道《十九大代表说》,让我们走近十九大代表,听听他们的故事。

 


孟祥飞

  不到40岁的孟祥飞,身材高瘦,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初次见面便拉近了与陌生人的距离。所以当一身休闲装扮的他,出现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以下简称超算天津中心)时,看上去更像是大学里的一位学长,但实际上年纪轻轻的他已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书记,是也国内为数不多、国家重大项目的科技首席,并在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被全票推选为十九大代表。

  套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孟祥飞,那就是“不想当物理、气象、地质、脑科学、装备制造业专家的程序员,不是好科学家。”

  斜杠青年的“超算探险”

  2009年,身在美国即将博士毕业的孟祥飞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留在美国,跟随美国导师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拿绿卡;回国,到一个刚成立、前途并不明朗的计算中心白手起家。

  前者能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孟祥飞选择了后者。

  “实际上我的学科比较交叉,我原来学的是物理专业,但是我物理研究的方向要用超级计算机来解决研究的问题。当时国内没有超级计算人员,我属于联合培养,到美国去开展科技研究的工作,借助他们的超级计算能力,当时应该说做得还是比较好。我觉得可能回到国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孟祥飞没想到的是,回国后的他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状况。

  “当时来超算天津中心的时候,这个中心什么都没有,连间办公室都没有。我和我最早的团队,实际上是在宿舍里开始中心的筹备工作的。半年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待遇。”

  实际上,在选择进入超算中心之前,南开大学物理专业的孟祥飞用了硕士和博士6年时间探索宇宙的起源,研究宇宙间最小的粒子如何运行。即使回国,比起“白手起家”的超算中心,他还有更好的选择,成为高校一名出色的物理老师,或者进入薪水比较高的企业与医疗机构。

  但时至今日,孟祥飞再回顾当时的决定时,仍然坚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而让他坚信的重要理由:就是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诞生。

  “天河一号”成长记

  “天河一号”: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从2008年开始研制,按两期工程实施,二期系统(TH-1A)于2010年8月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升级完成。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一,直到2011年才被日本超级计算机“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在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

  超级计算机究竟能干什么?

  “说白了就是‘算天’‘算地’‘算人’,‘管吃’‘管玩’‘管行’。”“百亿亿计算机是个什么概念?一秒钟计算100亿亿次,形象地说,它工作1小时,相当于全国13亿人工作上万年。”

  在言简意赅地向记者介绍完天河一号后,孟祥飞又露出了标志性的灿烂笑容。

  但实际上,目睹了整个“天河一号”迭代过程的孟祥飞,也曾因“天河一号”饱受质疑。

  “‘天河一号’在2010年我们取得世界第一,对我们国人是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但实际上,在行业里面,包括很多国内、国外的专家的质疑,中国用自主的计算机技术做了一台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它能不能用好?甚至有人说中国就是做了一台大游戏机,他们就质疑中国能不能把这台系统用起来?”

  孟祥飞坦言,自己和团队当时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由于“天河一号”大量采用自主技术,在此之前,国内最高性能的计算机只有“天河一号”的1/40、1/50,而且采用国外的芯片与技术。而超算中心研发了一个排名世界第一的计算机,大量的自主应用技术能不能跟应用软件、应用平台结合在一起,都是孟祥飞团队要解决的难题。

  “这既是一个要突破技术瓶颈,把这些应用平台转移的过程,还要让我们的合作机构了解“天河”能够给他们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在未来带来显著的突破和效益。”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3年左右,天河一号终于实现了良性运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地震勘探、新材料的研发,以及生命科学包括基因密码的解读。此外,它还在日常生活领域发挥着作用。“它的安全性、舒适性,都要用超级计算机来做这种启动仿真和结构力学仿真。电影特效的制作,动漫渲染,它也需要高性能计算来支撑大规模场景的渲染和制作。每天在我们身边的气象预报,现在的气象预报和空气污染的预报,区域可以做到公里量体。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区之间,可能气象存在不同的差异的话,我们都可以利用自主的超级计算机进行预报。”

  这一次,孟祥飞觉得“成了”。

  再攀世界超级计算机的高峰

  2017年5月23号,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举行,在推选十九大代表环节,孟祥飞当场全票通过。

  能获得这一殊荣,孟祥飞认为一切都来自于国家对超算中心过去五年工作的肯定。

  2014年,“天河一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而在在重大高新计算应用领域,特别是支持我们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天河一号”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应用成果,孟祥飞把它简单地概括成叫做“算天、算地、算人”。

  据他介绍,如今每天在“天河”平台上开展研发在线的就有1400多项,相当于全国有超过1400多个团队的项目在“天河”上开展工作。“这只是一天的工作,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整个过去的五年,在整个科技创新发展领域的爆发式的增长。”

  谈话中,孟祥飞屡次提及改革与创新,在他看来,这是国家过去五年来取得一系列成就的保障,同时也是他身处的科研领域能够不断产出成果的主要原因。

  “很激动,然后觉得很荣幸。”时至今日,回顾当时当选党代表的心情,孟祥飞已不复当日般激动,趋于平静的同时,他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来自于科研领域的“党代表”,孟祥飞想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起,“把中央的精神、纲领贯彻到具体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这可能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一个工作”,通过这些小的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对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目前启动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计划,“我希望带领我们这个团队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再接再励,再攀世界超级计算机的高峰。”(记者孙冰洁)

编辑: 郑睿
关键词: 孟祥飞;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十九大代表说|孟祥飞:“玩转”超级计算机的“斜杠青年”

不到40岁的孟祥飞,身材高瘦,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初次见面便拉近了与陌生人的距离。所以当一身休闲装扮的他,出现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以下简称超算天津中心)时,看上去更像是大学里的一位学长,但实际上年纪轻轻的他已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书记,是也国内为数不多、国家重大项目的科技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