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中方一直在主动扩大进口,关键看美方如何回应

2018-05-05 05:22:00来源:央广网

  中美经贸磋商,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破解中美贸易结构性问题,关键是从维护两国人民利益、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管控分歧,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出口”和“进口”是国际贸易“天平”的两端,如果说,“出口导向”的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动扩大进口”更是我们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目标。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它的意义不亚于第一届广交会,这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目前已经有61个国家正式确认参展,引进更多新的品牌产品,进一步打通进口渠道,这一展会将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重要抓手,形成政策示范效应。

  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敞开大门”的重大举措,“主动扩大进口”备受全球瞩目。紧接着,一个个实招陆续跟进。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扩大进口政策措施,降低汽车和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上海、天津、苏州、宁波四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进口贸易示范区有望扩围;相关部门调研起草的《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正在酝酿推出……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提高到1.87万亿美元,中国进口的年均增速是14%。扩大进口这一一以贯之的行动,之所以步子越迈越大,以中国欢迎世界的姿态,敞开大门,源于我们的实际需求。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对进口商品需求不断增长,但高品质商品供给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在落实“主动扩大进口”过程中,通过进口国内较为稀缺的核心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让进口成为拉动技术升级、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已经超出了简单商品买卖的范畴,技术合作、研发合作、生产要素的合作,都是题中之义,不能用顺差逆差笼统地定义贸易合作的输赢,进口与出口,关键还在于市场的选择,由市场需求、市场规律来推动,而非人为因素主导。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意在实现进口和出口平衡发展,这是中国对外贸易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尽管中国一再表态,愿意让世界分享开放的红利,美国还是举起了“制裁”大棒,近一个月,中美贸易摩擦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之前美方一直在按自己的标准,反复算美中贸易逆差这笔帐。实际上,美中贸易逆差既有统计口径的原因,也有国际产业分工带来的“顺差转移”,把帐都记在中国贸易顺差头上并不客观。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安排”,美国对我国长期实行出口管制。严厉的出口管制扭曲了中美贸易。中美贸易出现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自我限制了很多优势行业,不向中国出口,相当于在两国贸易中自断一臂。不考虑实际情况,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只是拿着顺差逆差这样不合时宜甚至狭隘陈旧的标准去衡量,量出的只能是偏颇、短视的结果。

  经贸磋商应努力寻求双方最大公约数,简而言之,中国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增加自美进口。不过,只有美国放开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回归正常合理的双边贸易,双方才能共同受益。(撰写:刘黎)

编辑: 王文伟

央广时评:中方一直在主动扩大进口,关键看美方如何回应

中美经贸磋商,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破解中美贸易结构性问题,关键是从维护两国人民利益、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管控分歧,达成共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