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在新闻中求“心” 在变革中求“辨”

2017-02-20 17:28:00来源:央广网

  如果说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们将那个时代描述为“信息的大爆炸”,那么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正在以“核裂变”之势高速发散。网络电台、手机直播、AR实景、VR空间,新技术催生出新的传播途径。新闻之“新”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定义,丰富成为新的业态。面对纷繁信息中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219日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内外、沟通世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永远与时代共同前进的,适应新时代的传播,既需要传承,同样需要转变。新闻的速度一直以来是新闻人的追求,如何在速度中体现出温度,则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们沉下心来、俯下身去,走进新闻的背后、走到受访者的心里。在信息光速传播的时代,一味的求快往往不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成风化人”、“澄清谬误”更是考验着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功力。舆论既是人心,在越来越多的嘈杂声音中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应,在越来越复杂的舆论场中发挥定海神针般的沉稳,这不仅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魅力。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的变革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面貌一新,2016年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也为传统媒体插上了视频这个翅膀,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中都少不了网络直播的身影。面对传播途径的新挑战,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要思变,适应传播新形式,更要重于思辨,发挥自身长处。跟着潮流跑,不应丢掉了自己的风格,跟着热点走,更不应丢掉自己的态度。

  回望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发表重要讲话的这一年里,新闻舆论工作者们创作出了一大批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让我们听到了广播声音的丰富表现力,让我们知道了广播还可以有纪录片这样的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让我们看到了新技术下电视的表现手法。

  媒体融合,不仅是传播手段上的融合,更是传播思维上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有传承、有坚守,更要有突破,新闻舆论工作者们更应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才能创作出走进人心的作品,唱响时代的强音。(贾立梁)

编辑: 刘拓拓
关键词: 新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