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社区博物馆:把老百姓身边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下去

2018-02-27 12:41:00来源:央广网

  充满着故事、承载着历史、积淀着文化的一处处社区、一座座村落,随着建设、迁移、改造大潮,从百姓身边、家屋街坊加速消逝、泯灭。能不能给这些生活器物、家族传承、文化印记保有一块净土,留住乡愁、拉近情感,让人们通过这些实物、影像得以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正在三秦大地破土而出的社区博物馆发挥了乡愁家园的很好作用。

  社区博物馆留住当地群众的乡愁

  说起知名度,相较于秦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社区博物馆目前还名不见经传。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社区博物馆就是把老百姓身边有文化、文物价值的东西集中展示出来,把老百姓身边的传统文化保护下来、传承下去。社区博物馆已经逐步成为弥补省、市、县、乡镇、社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重要力量,成为留住当地群众乡愁的有效文化载体。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陕西省2017年在全省推动社区博物馆建设工作,最终遴选出首批27家社区博物馆,目前12家“陕西省社区博物馆”已经授牌。

  

  群众参观安康市鲁家村社区博物馆

  安康市汉江支流月河畔的鲁家村社区博物馆展现了鲁家村350余年的沧桑变迁和经久不衰的人文轶事传说,今年一个多月吸引了数千名返乡、省亲群众及游客参观。鲁家村社区博物馆负责人张强说:“我们与当地公益机构合作,对鲁家村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研,才建成了博物馆。建设中前一天向你讲述的老人,或许第二天就离去了,所以,非常有必要、尽快通过博物馆的形式把这些历史、文化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三秦地域各异 社区博物馆各有特点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最新遴选出的社区博物馆以关中居多,陕南、陕北次之。关中的社区博物馆多依托历史遗址、村寨旧址、厂房原址建设,远可追溯几千年农耕,近则展现百余年城市、工业、社会发展;陕南的社区博物馆尽显移民搬迁、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风格;陕北的社区博物馆主打革命文化、知青文化、农耕游牧交融主题。

  西安市未央区马家寨村地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内,目前原有村民已全部搬迁,留下一座“村寨印记”博物馆静静地凝望着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陈列的有农用的镰刀、犁耙、锄头,村寨遗留的木匠工具、家具、灯具,村小学使用过的实验教具、村子拆迁遗留的石磨、石碾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文物局局长张广琦介绍,“村寨印记”博物馆是在原有的小学上改扩建而成,这个社区博物馆既是2000多年前汉长安城的缩影,又陈列近现代村子的老物件。他认为,老物件、好东西不离本地旧址更有意义,更有真实感、原始感、亲切感。

  

  西安市“村寨印记”博物馆收集的老物件

  “原汁原味”的社区博物馆既要留存历史,又要展现变化,在一件件陈列品中记录社区的人文变迁。村寨印记博物馆陈列的老物件都是拆迁时村民捐献或馆里花钱征集所得,常有村民、游客来参观。搬迁的村民看到了当时拆村子的老房子、家具、农具,有的人还认出自己家的,自己村里的,感慨油然而生、发自肺腑。

  社区博物馆在平凡中蕴含好故事

  与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模式不同,社区博物馆是“地域+传统+记忆+居民”取胜。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部长董理认为,陕西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尚处试点、示范阶段,不求村村有、但求有特点,社区博物馆建设最忌讳同质化,千万不能只是个简单的村史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社区博物馆还要有固定的场所、稳定的讲解词,最好还有文物或物件征集、陈列设计、宣教人员。身边人存手上家什。张广琦认为,社区博物馆应该寻求一种亲切感,千万不要走过度商业化邪路,这样社区博物馆才能可持续发展壮大。”

  

  陕西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培训班 图片来自西部网

  近年来,我国社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陕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快变迁阶段,小小的社区博物馆帮助百姓记录变化、寻回记忆、留住乡愁,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传递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独特功效。陕西省社区博物馆只要有真东西、好故事,不贪多求大,就能走处特色、大放异彩。(作者:央广网陕西频道)

编辑: 郑皓月

社区博物馆:把老百姓身边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下去

充满着故事、承载着历史、积淀着文化的一处处社区、一座座村落,随着建设、迁移、改造大潮,从百姓身边、家屋街坊加速消逝、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