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卫计委:今年家庭医生签约率30% 未来人人有家庭医生

2017-05-11 08:28:00来源:中国网

  如何更好签约家庭医生?

  针对中国网记者提出的关于如何签约及签约服务费问题,刘利群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在基层社区医院签,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能对签约群众进行全面健康照顾。”

  “当然,家庭医生不是到家里服务的医生,对于确实行动不便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家庭服务。但不是所有家庭医生非得上门服务。”刘利群特别强调,“签约家庭医生转诊相对固定,但不是非得在医联体内转诊。患者就诊信息在社区医院和转诊医院可以共享。”

  对于签约服务费,刘利群告诉中国网记者,各地操作不一样,北京、上海等地免费签约,主要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的预约诊疗、转诊服务、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等服务。有些地方签约是收费的,如浙江杭州每人每年收费120元,江苏盐城大丰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多样化服务包,有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费用从50元到800元不等。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要解决好医务人员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鼓励各地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门诊、优先转诊、慢病长处方、家庭护理、健康管理等差异化服务措施。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连续计算起付线等医保优惠措施,引导居民主动签约。”

  刘利群说,对于医生,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编制、人员聘用、在岗培训、评奖推优、职称晋升等方面重点向承担签约服务工作的人员倾斜。

  如何让群众放心签约?

  “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刘利群说,人才问题是制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我们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优秀全科医生队伍。

  加强“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开展全科医师特岗计划试点,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有效充实了家庭医生队伍。

  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有300万人,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发挥他们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还要发挥其他渠道医生的作用。比如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退休医生经过一定的培训,加入签约团队中,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培养了3.7万‘5+3’培训的全科医生,全国现有全科医生不到21万,与满足卫生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刘利群表示。

  吴乾渝说,上海有7000多全科医生,已超过了国家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2名全科医生目标要求,但是我们仍然有近3000多名全科医生的缺口。

  吴乾渝补充说,在上海作为一个家庭医生首先必须是全科医生,上海对家庭医生准入比较严,必须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包括专科医生可以经过严格转岗培训和考试,并注册为全科医生后才成为合格的家庭医生。

  “我们要对全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鼓励全科医生拿‘四证’,包括心理资源师、康复师、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附:家庭医生的5种模式

  一是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组合。

  二是江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免费基础性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梯度结构、种类合理、特色明显、内容丰富”的服务包。

  三是浙江省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模式。卫生与财政、医保、价格、人事薪酬等政策联动,出台系列激励机制,保障家庭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四是福建省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以慢病为突破口,以老年人为重点,由基层家庭医师、健康管理师和大医院专科医师共同组成“三师共管”团队,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五是安徽省定远等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共同体,通过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总额预付,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患者下沉基层,乡村医生收入与签约数量、质量和效果挂钩。

编辑: 孙丁玲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率;全科医生;转诊;1+1+1;患者;诊疗模式;慢性病;处方;孕产妇